從1935年中央紅軍進駐湄潭開始,到湄潭解放,湄潭這塊土地就與“紅色”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片熱土上發生了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革命事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戰士,留下了紅色歌謠、紅色實物和紅色故事……紅九軍團駐湄故事、天主教堂的紅色標語、“一把七星刀”的故事、浙大地下黨的抗戰吶喊、湄潭暴動的號角,給湄潭留下了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積淀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湄潭人。
開辟紅色旅游景點,宣介湄潭紅色文化。近年來,湄潭縣不斷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開辟了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浙大西遷歷史陳列館、西來庵、核桃壩黨員教育基地、十謝共產黨陳列館、大蘆長征亭等紅色旅游景點,完善了各紅色旅游景點的服務設施建設,加大了紅色旅游資源的宣傳推介力度,著力打造湄潭紅色旅游品牌,將紅色景區建設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從1997年開放以來,共有2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游客50余萬人參觀。
開展紅色教育,提升理想信念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縣委組織部與縣委黨校將紅色教育列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要課程之一,編印了紅色教材《永遠跟黨走——從一把七星刀》,開設了《永遠跟黨走》精品課程,建立了浙大西遷歷史陳列館、核桃壩、兩路口等黨員教育基地。縣委宣傳部改編并錄制了廣播劇《一把七星刀》,提升了湄潭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同時充分發揮了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用,大力弘揚和培育革命傳統精神,進一步提升了湄潭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
開拓紅色文化,繁榮文化大發展。根據現有的紅色文化資源與縣綠色生態資源相結合,提升文化的生命力,做“活”紅色文化。一曲由貴州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農民自編自演的花燈戲《十謝共產黨》,通過各類媒體迅速傳遍了神州大地,唱出了新時期廣大農民群眾的心聲,反映了時代的特色,并成為媒體關注的文化焦點和時事熱點。2016年1月19日由湄潭縣委、縣政府出品的大型花燈劇《幸福田家溝》在遵義市匯川區藝術中心進行專場演出,為遵義市“兩會”營造喜慶氛圍。隨后該花燈劇并在全縣各鎮巡演,獲得了觀眾的贊評。2016年6月至10月以“夢里湄江”為主題的一系列大型文化文藝活動在每周五、周六晚上19:00準時舉行,每場表演主要以弘揚紅色文化和發揚茶旅文化,每一場觀眾不低于2200人,最多一場人數達5000余人。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名片,也是一個城市氣質和內涵的重要表現形式。湄潭縣始終堅持抓好“紅色文化”這張“王牌”,充分利用獨具的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切實增強全縣發展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