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35年1月到3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赤水河一帶“四渡赤水”,甩掉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書寫了毛澤東一生軍事指揮的“得意之筆”,帶領(lǐng)中國工農(nóng)紅軍從勝利走向勝利,赤水也因此名揚中外。
新華網(wǎng)貴州頻道2015年7月15日電 7月13日,赤水游客中心艷陽高照。上午8點半,一隊二百人的“紅軍隊伍”從大巴車上下來,按紅一軍團、紅二軍團、紅三軍團建制整隊肅立,接受“首長”檢閱,廣場上紅旗招展,軍歌嘹亮……
他們就是來自湖北武漢的游客,身著紅軍服裝,背著老式“步槍”,沿著當年紅軍四渡赤水的足跡重走長征路。
位于赤水河濱西路的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翠柏森森,陵園里埋葬的忠骨是紅軍“四渡赤水”時,在赤水這塊土地上為革命捐軀的紅軍將士。上午10點,隊伍從河濱西路步行至這里,集體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瞻仰革命先烈。
隊伍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僅4歲,他們都有一個重走長征路的夢。78歲的李惠敏奶奶,老伴是一名85歲的老軍人,他希望有生之年重走“四渡赤水”長征路,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成行,李惠敏奶奶代丈夫?qū)崿F(xiàn)這個心愿,她說:“自己是貧農(nóng)出身,多虧了黨和紅軍鬧革命,才翻身過上幸福生活。”
陳運膠帶著全家6人來到赤水,女婿是一名復員軍人,4歲外孫蘆靈澤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他希望長大能像爸爸一樣當軍人,延續(xù)紅軍革命傳統(tǒng)。
“我知道紅軍的故事。”9歲小朋友陳正睿從小聽外婆講家鄉(xiāng)紅安的紅色故事,雖然不明白“四渡赤水”的全部含義,但他小小的心靈對紅軍充滿了崇敬。
下午,“紅軍”隊伍沿奇兵古道來到赤水大瀑布。他們站在大瀑布下,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陶醉在美輪美奐的丹霞山水間。“想不到風景這么漂亮,城市年輕又充滿活力,與想象中的革命老區(qū)大不一樣。”三團“政委”閔云星贊美地說。
14日上午,“紅軍”隊伍還來到紅軍一渡渡口丙安古鎮(zhèn)。丙安是一座千年鹽運古鎮(zhèn),保留有紅軍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建有耿飚將軍紀念館,現(xiàn)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下午,他們游覽了佛光巖風景區(qū)。收獲了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tài)的美好體驗。
武漢萬余游客重走長征路活動是湖北省廣播電視臺、武漢飛天旅游聯(lián)盟與赤水市委宣傳部、赤水旅游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舉辦。此次武漢萬余游客重走長征路活動,是繼5月重慶萬余“走走族”重走長征路后,啟動的又一個紅色旅游客源地線路。據(jù)了解,成都、貴陽兩地重走長征路活動也在緊密籌備中,在“遵義會議”和“四渡赤水”80周年之際,赤水紅色旅游持續(xù)升溫。(劉榮譽周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