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劉伯堅給親屬的遺書 ——中央檔案館館藏珍貴歷史檔案背后的黨史故事
從6月11日起,新華社開設(shè)《光輝歷程》欄目,圍繞黨史上的重要檔案、重大事件等,講述黨史故事,再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shè)和改革的95年光輝歷程,昭示中國共產(chǎn)黨永葆生機的精神內(nèi)核。 在中央檔案館館藏中,有一封革命烈士劉伯堅寫給其親屬的遺書。瀟灑的筆跡中“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豪言壯語,今天看來依然感人至深,信中諄諄囑告自己的孩子要繼續(xù)他畢生為之奮斗的革命事業(yè),充分表達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催人淚下的家國情懷。 1935年3月4日,江西信豐縣塘村山區(qū)發(fā)生了一場紅白兩軍進行包圍與突圍的惡戰(zhàn)。兵力上占絕對優(yōu)勢的國民黨軍部隊,將頭晚宿營于此的中共贛南省委、省軍區(qū)2000余人重重包圍。率隊突圍的紅軍將領(lǐng)劉伯堅——這位早年曾留學蘇聯(lián)、在馮玉祥西北軍中享有“軍中驕子”之譽的紅軍高級指揮員,最終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身中數(shù)彈,不幸負傷被捕。 在獄中,劉伯堅自知必死無疑,3月16日給親屬寫下了遺書。劉伯堅寫道:“你們接我前信后必然要悲慟失常,必然要想方法來營救我。這對于我都不須要,你們千萬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鄧寶珊兄來營救我。于、鄧雖然同我個人感情雖好,我在國外叔振在滬時還承他們殷殷照顧,并關(guān)注我不要在革命中犯危險,但我為中國民族爭生存、爭解放,與他們走的道路不同。在滬晤面時鄧對我表同情,于說我所做的事情太早。我為救中國而犯危險,遭損害,不須要找他們來營救我,幫助我,使他們?yōu)殡y。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須要把我這件小事秘密起來,不要在北方張揚……這對于我絲毫沒有好處,而只是對我增加無限的侮辱,喪失革命者的人格。至要至囑(知道的人多了就非常不好)。” 幾天后的3月21日,劉伯堅壯烈犧牲在江西省大余縣金蓮山,時年僅40歲。 從以后收集到的信息可以看出,從被捕到犧牲,劉伯堅共給親人寫了四封書信,其中三封反復囑咐兄嫂找到虎、豹、熊三個兒子以及對他們的期望。然而,劉伯堅并不知道,在他寫這封信之前,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的妻子已先他一步在閩西游擊區(qū)光榮犧牲了。 劉伯堅、王叔振的三個孩子都在難以盡述的艱難中長大成人,并先后被中央找到。1979年5月,劉伯堅、王叔振這對著名的革命夫妻,在雙雙壯烈犧牲44年后,他們的三個兒子在北京聚首,三個男子漢緊緊擁抱在一起,沉浸在悲慟、激動、自豪的復雜情緒中,這種情緒過后,重新涌聚在三兄弟心中的,是對父母無盡的緬懷。 據(jù)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 |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