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梁市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中,革命老區“紅色旅游”是當之無愧的新興增長點。如何把紅色旅游中精神的力量和市場運作結合起來,使無形的精神化為有形的產品,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是擺在當前的一個重要話題。
加強紅色旅游業景點建設 據專業旅行社調查發現,參加紅色旅游的對象,主要包括四個群體:一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政治活動參加者;二是追尋歷史足跡的懷舊者;三是年輕的歷史體驗者;四是希望解讀中國革命歷史之秘的旅游者。這些參觀者來到紅色景點之后,會感受革命情懷的熏陶,接受紅色教育。這便是紅色旅游最突出的、不能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同時紅色旅游的高峰期,往往又伴隨著節慶活動和重大政治教育活動進行。因此,在管理經營上,就要努力以市場運作為基礎,充分調動旅游產業發展各個要素,更要把紅色旅游當做特殊的歷史文化資源產業,抓住機遇,突出重點,爭取雙重效益。 揚長避短重特色,打造品牌出效應。一個景區要打出品牌效應,除了現有的紅色資源外,還應包括特殊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就具體景區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搞建筑,而是下大力氣做好歷史文物的發掘、收集、保護和利用。紀念館、博物館等硬件建設在設計上要盡可能與參觀內容、旅游環境相協調,形成自己的特點與風格。在軟件建設上也要力爭形成特色,尤其要加大對景區工作人員、特別是景區講解員的培訓力度。 紅色與綠色相結合,文化鏈與產業鏈相對接。一個孤立的紅色景區,如果不能搭建起與其配套的旅游項目、旅游產品,形成一定規模的旅游氛圍,就無法產生相應的經濟社會效益。要堅持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旅游緊密結合,紅色資源與其他文化產品配套發展的模式,形成以紅色旅游為龍頭、多種旅游項目互補,以及文藝演出、影視、出版、小商品市場等相互關聯,協調發展的文化產業鏈。 加大紅色文化投入,促進老區經濟發展。紅色資源密集地大多處于經濟欠發達的革命老區,有些地區至今仍處于國家貧困線以下。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盡快形成有效運行機制,加大對基層紅色景區景點的直接投入。對于那些目前仍被居民、農戶占用的紅色資源,各級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解決產權糾紛,盡快收回,免遭破壞。 打造紅色旅游特色品牌 目前呂梁市正在依托呂梁特有的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打造呂梁紅色革命傳統游特色品牌。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切實加大了紅色傳統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的投入,不斷完善紅色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沒施。 通過努力,呂梁市積極爭取省文物局400萬元用于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維修;興縣政府4000萬元用于蔡家崖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的保護和維修;交口縣投資19億元建設東征文化廣場,投資12萬元編制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維修方案。臨縣啟動“中央后委紀念館”項目修建工程,投資4600萬元,運用圖片、實景模型、沙盤模型等現代展示手段,打造全省一流的革命圣地和紅色旅游地。 石樓縣投資180萬元建設黃河第一灣觀景臺,征地20畝在留村建設紅軍東征實景文化園。文水對劉胡蘭紀念館進行環境整治綠化工程,綠化工程40500平方米。興縣以“兩館一園”為依托,積極推進紅色旅游產業相關項目建設,全面完成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歷史風貌修繕工程,新建、修復面積6800平方米;建設東會鳳凰嶺烈士陵園二期工程;建設全長284公里的“四·八”烈士紀念館紅色旅游公路。 為充分挖掘紅色旅游資源內涵、提升紅色旅游產品品,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協助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加大收集整埋革命歷史文獻和資料的力度,在《歷史的豐碑》一書中加以收錄。交口縣重塑“紅色旅游”品牌效應,在縣城東征文化廣場豎立紅軍東征巨型雕塑。臨縣制作《中央后委在臨縣》七集歷史文獻紀錄片,在史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力。 (記者 梁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