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薇 王海燕
陽光明媚的日子,走過綠蔭濃密的延安中路綠地,可以看到一排石庫門建筑,古樸靜謐。
94年前,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拉開帷幕。中共一大召開后一年,也就是1922年7月,一批心懷遠大理想的革命志士再次匯聚上海,召開了為期8天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在黨史上承前啟后,誕生了許多“第一”:第一次提出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聯合戰線的思想;第一次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宣言》等。如今在全國各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在開展,其中“學黨章黨規”中的“黨章”,就發源于中共二大,第一部黨章從這里“走”出。
擔負起創建首部黨章的歷史重任
老上海里弄,多半會取一個吉祥的名稱。中共二大召開的地點,名為“輔德里”。或許是機緣巧合,中共二大與一大的召開地點僅相差一個字,一個叫“輔德里”,一個叫“樹德里”,道出了兩次大會的特殊意義。
“輔德里處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交匯處,相對較為安全,那里是共產黨在上海尚未暴露的聯絡站。”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研究室負責人倪娜說,二大召開時,上海的政治環境十分嚴峻,中央局選擇這里作為開會地點,頗費心思。
走進二大會址,會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這里曾是中央局成員李達的寓所,深巷內前門后門都可通行。周圍整片相同的石庫門房屋,使得這一處淹沒其中,并不搶眼。而黨創辦的平民女校正對李達家的后門,萬一突發情況便于疏散。為了保密和安全起見,二大以小組討論為主,每次全體會議都要更換地點,而小會基本安排在黨員家中。
二大會址紀念館一處并不寬敞的客廳里,中間放置一張八仙桌和幾張方凳,東西兩側靠墻各擺放一只茶幾和兩把靠背椅,還原了當時開會的場景。當年,來自全國各地的12位代表匯聚在這間客堂間,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據李達夫人王會悟老人回憶,當時沒有正式布置會場,比較樸素簡陋,就是加了幾張凳子。兩只柳條箱放在窗口,上面鋪一塊布,當桌子用,“他們持續不斷地開,下樓吃飯的時候,也在飯桌上討論會務。”
據黨史資料顯示,第一天全體會議結束時,陳獨秀、張國燾和蔡和森被推舉組成起草委員會。陳獨秀為執筆人,負責起草《中國共產黨宣言》和其他決議案,陳獨秀用了兩天時間完成初稿,提交起草委員會討論。隨后的小組討論安排在附近黨員家中,后兩次全體會議都在公共租界的其他地方舉行。
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有50多個黨員,中共二大召開,全國黨員人數達195人。這一年間,黨的組織有所擴大,特別是在吸收黨員、開展工人群眾工作方面積累了經驗,在學習研究和傳播建黨理論方面也有新的提高。在這個背景下,制定黨的章程,已是黨組織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中共二大擔負起創建首部黨章的歷史重任。
首部黨章確定了鐵的紀律
在中共二大紀念館中,有一整面火紅的黨章陳列墻,展出了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黨章。其中一排黨章匯編,供參觀者翻閱和學習。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都會在此駐足許久,細細翻看紅本。
中共二大第三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11個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正是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首部黨章包括黨員、組織、會議、紀律、經費、附則等6章29條,對黨員條件和入黨手續,對黨的組織原則、組織機構、黨的紀律和制度等,分別作了具體規定。
“制定首部黨章時有兩份參考藍本,一份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還有一份是蘇聯共產黨八大黨章。”倪娜說,因為那時中共尚幼小,沒有過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積累,所以制定黨章的過程中有所參考臨摹。在首部黨章中,有一些體現民主集中制精神的條文,比如明確指出:“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等。而將“民主集中制”這幾個字寫成文字載入黨章是從中共五大開始的。
不少黨史專家認為,首部黨章對于紀律的規定十分嚴格。在解放軍后勤學院一級教授邵維正看來,建黨要有嚴密的組織和鐵的紀律,否則形成不了戰斗力。 下轉3版 (上接第1版)根據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資料顯示:二大首部黨章規定,無故連續四個星期不為黨服務,三個月不交納黨費的,要開除出黨。再如,言論和行動有違背黨的章程和各執行決議案,無故兩次不參加大會,泄露黨的機密的黨員等都必須開除。在當初這樣嚴峻的政治條件下,一個新生黨組織對一名黨員的要求如此嚴格,有這樣的魄力,非常不容易。
首部黨章的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理論和組織上的完備建成。黨章確立后,黨內對于各項條文的遵守和執行情況也非常嚴格。當年,朱德正是在首部黨章確立后入黨的,過程十分不易。
朱德早年受孫中山思想的影響,很早便參加革命。辛亥革命爆發后,軍閥內部逐漸分化。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給朱德帶來沖擊。聽說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消息后,朱德決定脫離軍閥陣營,來到上海,找到當時黨的領導人陳獨秀,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雖然黨成立之初正是用人之際,朱德又是難得的軍事人才,但陳獨秀沒有立即答應他的入黨請求。
黨的宣言和黨章在中共“二大”通過,當時外界并不知曉。新黨員入黨,須嚴格遵照黨章規定,學習黨的宣言和黨章條例,這需要一個過程。首部黨章第一條規定:“本黨黨員無國籍、性別之分,凡承認本黨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實為本黨服務者,均得為本黨黨員。”最后,朱德找到周恩來和張申府,作為他的入黨介紹人。依據黨章第二條規定,新黨員入黨必須經地方執行委員會許可,經區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次第審查通過,方可成為正式黨員。經歷一段時間考察后,陳獨秀認為朱德經受住了黨的考驗,所以立即代表中央執行委員會批準了朱德的入黨申請。
一個保存首部黨章的感人故事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黨代會并沒有像今天這般有組織性、程序化,也沒有嚴格的代表資格審查之類的要求,更談不上任何規格上的考慮。中共二大關于與會代表的原始資料,至今存世甚少,加之年代久遠,當事人的回憶相互或者前后不盡一致,也為中共二大留下了一些難解之謎。
關于中共二大代表名單,根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記載,包括中央局代表陳獨秀、張國燾、李達,地方代表王盡美、蔡和森,青年團代表施存統等12人(尚有1人姓名不詳)。參加中共二大的還有些非正式代表,也可稱為其他代表,但目前難以確定其代表資格。根據有關回憶和資料,尚未完全確定代表資格的人員包括陳望道、鄧恩銘、鄧中夏、項英等人。
好在,盡管時隔多年,當時黨的組織建設仍不完善,社會背景又復雜多變,但《中國共產黨章程》 等系列重要文件得以完整保留,難能可貴。在中共二大史料征集過程中,不少研究黨史的專家發現,這些文件能夠完整保存,究其背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頗為感人的保存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張靜泉,又名張人亞,他是上海最早的21名工人黨員之一。二大會議結束后,中央領導機構按照規定,將大會通過的章程和其他決議案送給莫斯科的共產國際組織,還鉛印了小冊子,分發給黨內有關人員學習貫徹。作為早期黨員的張靜泉得到了一本。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張靜泉奉命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那時的上海被白色恐怖籠罩,張靜泉最放心不下的是這些黨內文件和書刊的安危,帶走不方便,留下來又有被國民黨搜去的危險,輕易付之一炬也不舍得。怎么辦?經再三考慮,他決定將包括首部黨章在內的文件等從上海秘密帶到寧波鄉下,托父親代為保管。
老父親深思熟慮后,編了個“兒子在外亡故”的故事,向鄰居們佯稱:不肖的二兒子靜泉長期在外不歸,又毫無音訊,恐怕早已死了。接著,老人就在家鄉為張靜泉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張靜泉這邊一側是衣冠冢,放置的是空棺,老人把兒子轉交的一大包文件和書報用油紙裹好藏進空棺,埋在墓穴里。老父親希望有朝一日兒子回來后“原物奉還”,沒曾想,張靜泉已于1932年犧牲。直至新中國成立,老父親沒有盼到兒子歸來,想想自己年事已高,這批重要文件不能再“秘藏”下去,于是便揭開了“衣冠冢”之謎。而墓穴中的文件最終由其家人帶到上海,交給了相關部門,通過上海相關部門將這批文件再呈交中央檔案館予以保存。
正是憑借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智慧與勇敢,對黨的事業責任心和無比忠誠,今天,我們才看到了現存的中共二大文獻,完整的首部黨章等。
從中共二大第一部黨章誕生,到十二大再開啟黨章和黨內法規新紀元,幾經修改,形成現行的十八大黨章。對每一個黨員來說,黨章是一本凝結了黨的基本知識和共產黨員標準的生動教材。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