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池縣南梁鎮是我省著名的革命老區,當地政府著力于把精準扶貧和紅色旅游開發相融合,鼓勵群眾發展配套服務業。通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不僅提升了南梁景區服務功能,紅色旅游也帶富了一方百姓。
王倩楠是南梁紀念館的講解員,每天她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眾多游客,帶來富有激情的講解。自南梁紀念館開館以來,這里已接待游客300多萬人次。
(華池縣南梁紀念館講解員 王倩楠):“我們講解員是三十個,人均每天接待一個團體,到周末的時候,最多達到每人兩到三個團隊。”
南梁景區逐漸成為當地發展特色紅色旅游的重要支撐點,但是,當地政府卻看到,景區服務功能不完善,農戶還缺少相應的收入。彌補短板,走“紅色游”+“鄉村游”的路子,是當地政府下力氣重點解決的問題。 在這一發展思路的帶動下,高志強、郭翠玲夫婦在自家建起了“紅色莊園”。為了做好游客接待,他們連換洗床單這樣的小細節都不放過。
(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村村民 高志強):“原先我們用的是花床單,就是再洗得干凈,人都感覺不太衛生,配發了白床單以后,客人來了住上一晚上,第二天我們就必須要清洗。”
(慶城縣游客 李艷):“今天來這兒感覺到雖然是土炕,可是這白床單,包括這被子都是白被套,感覺環境衛生非常得好。”
高志強家的“紅色莊園”和周圍的15戶農家樂被統一命名為“南梁1號院”。從建辦時的貸款到窯洞改造裝修,當地政府引導扶持農戶,組織農戶外出參觀考察、培訓學習。 游客要玩得好、吃得好,少不了便利的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當地政府和農戶商議,每家農家樂騰出一些空地,由政府投資,在路邊開辟出一塊停車場。同時,高志強夫婦在菜品上還著實花了些心思。
(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村村民 高志強):“菜品上我再增加一些我們農家特色,讓客人吃的滿意、放心。增加一點音樂,像我們的《紅軍上南梁》等音樂。” 站在客人的角度,查找服務上的漏洞,不斷改進經營方式,滿足客人的需求,是高志強夫婦經營之道。一邊經營、一邊摸索,靠著自己的努力,高志強夫婦的農家樂逐漸在當地小有名氣,很多游客慕名而來。
和高志強夫婦一樣,南梁景區的群眾告別了往昔低矮的舊房,坑洼不平的道路,乘著紅色旅游的東風,鼓起了自家的腰包。
(華池縣南梁鎮文廣土特產有限公司負責人 王曉玲):“客人來的時候,一般都是(買)羊肚菌、黑木耳,還有蕎面等等,一天下來就是四五百塊錢的利潤。”
近年來,慶陽市著力扶持紅色旅游產業,先后推出以紅色南梁、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西華池大捷等為代表的“八大亮點”民俗產品5類896種,當地3000多戶、12000多名群眾享受到了紅色文化產業的紅利,去年紅色旅游人數243萬人次,實現收入10.94億元。 慶陽臺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