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海稍村 說起賓川海稍魚,很多人都會聯想起它那酸辣鮮美的味道。如今,賓川海稍魚的發源地海稍水庫邊上,當地因地制宜,依托海稍魚的“人氣”,成立旅游開發公司,發展起“紅色旅游”,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低保戶 從等著領救濟到上班掙錢 說起海稍村委會的“紅色旅游”開發,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賓川縣紅色海稍旅游開發公司”董事長、海稍村委會新莊村村民蒲國紅。前些年,他在祥云開辦公司成為遠近聞名的企業家。2007年,蒲國紅回到從小生長的老家新莊村,帶頭在村后的荒坡上種樹,帶領鄉親們共同脫貧致富。10年時間,在村后的荒坡上,栽活了600多畝樹苗,有20多個品種,價值300多萬元。“水果橄欖成熟的時候,每公斤售價11~20元。”蒲國紅說。 “去年,我帶領全村村民成立了‘賓川縣紅色海稍旅游開發公司’,開發‘紅色旅游’。家家戶戶有股份。”1936年4月20日,紅軍長征經過賓川海稍村委會新莊村,曾在村里住過。公司成立后,村里的5戶低保戶,每家安排一人到公司來上班(目前公司共有15名專業從事栽花養草的工人,其中5名來自低保戶家庭),農閑時每天給工資60元,農忙時每天給工資120元。公司還專門組織低保戶到外面參觀學習養牛、養豬、養雞。通過開展家庭養殖,有3戶低保戶已經脫貧。 海稍村委會下轄的新莊村等3個自然村,過去村民都是以栽種葡萄為主業。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出去賣,1畝地上的葡萄要花費1000元~2000元運費。賓川縣紅色海稍旅游開發公司成立后,在3個自然村的葡萄田里修了1公里公路,車子往葡萄田中間過,500多畝葡萄地,一年節約運費50多萬元。 3個自然村的葡萄田里過去有一條河流,已經干涸了10多年。賓川縣紅色海稍旅游開發公司成立后,在干涸的河道上修起了一條1公里多長的長廊,既可運輸,又可防洪,還可作為觀光游覽的長廊。公司已在長廊中試種了26個品種的葡萄,將作為一條葡萄品種觀光鑒賞的旅游長廊,對游人開放。 自籌資 村民建起長征紀念館 4月21日,海稍村舉行了一場“千人重走長征路”活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村民自己籌資興建的“紅軍長征紀念館”,也在這一天正式開館。 “紅軍長征紀念館”由新莊村一戶村民無償地拿出自家的老房子,由賓川縣紅色海稍旅游開發公司出資改造而成,還原了1936年4月20日紅軍在新莊村駐扎時紅軍指揮所的真實場景。有作戰地圖、槍炮、鋪蓋行李、斗笠、電臺、電話機等真實的紅軍物品,并由身穿紅軍軍裝的村民在紀念館中充當服務員。 2014年開館的農民博物館,也是由新莊村村民無償地拿出自家房屋,賓川縣紅色海稍旅游開發公司出資改建的。博物館里的陳列物品琳瑯滿目,大大小小1000多件什物,均與農事息息相關。有300多年前的潑水瓢、腳蹬抽水車,有150年前的水利設施“手拉龍”,還有上個世紀50年代的農村廣播等。
農民博物館里面,還套著一個小小的服飾博物館,館內陳列著海稍村及其周邊村落的少數民族服飾,展示了當地的民俗文化。 不久的將來,賓川縣紅色海稍旅游開發公司還將沿海稍水庫的海岸線,修建一條4米寬的環湖游道,供游客坐電動車、騎自行車游覽海稍水庫。游客還可以坐上小游船,游覽環湖風光。有興趣的游客,可以進入“海花草原”,與村民一起體驗農耕文化。 春城晚報首席記者 秦蒙琳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