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四行倉庫:做活歷史建筑改造“棋眼”
2016-01-13 10:25:22 來源:據解放日報 作者:湖南紅色旅游網 【 】 瀏覽:139次 評論:0
  
  ▲2015年8月28日,來自湖北荊州的游客吳芬成為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的第5萬位參觀者。紀念館彈孔累累的西墻更成為參觀者拍照合影的滬上“新景點”。  

    ■本報記者 趙翰露

  “修舊如舊”的壁柱裝飾和老鋼窗、真實還原戰爭炮洞彈孔的西山墻——蘇州河北岸的文物保護建筑四行倉庫在去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修繕復原。其中4000多平方米的四行倉庫紀念館,史料翔實、布展精美,生動再現了八百壯士當年的決絕與英勇。開館5個月來,已吸引了超過25萬名參觀者。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這座文物保護建筑還是一個大型文具禮品市場,租戶200余家。四行倉庫的歷史價值被長期埋沒,業主百聯集團坦言,多年來數度想變,但有心無力。
  是什么,讓四行倉庫在短短一年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多年未改造因“清場太難”

  在去年四行倉庫修繕完成并廣為宣傳之前,很多上海的年輕人,知道蘇州河邊有四行倉庫,知道四行倉庫的抗戰歷史,卻很難準確指出四行倉庫的位置。
  這不奇怪。在這一代年輕人的成長歲月中,四行倉庫一直在被當做大型市場使用。改造前,四行倉庫是知名的文化用品市場,擠了200多家商鋪。
  對70多年前那場保衛戰的紀念也是有的:1995年,當時的四行倉庫主管企業、員工共同出資成立“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跡陳列室”。但直到2002年,陳列室也只擴建至120平方米,展品有限,每周開放半天。
  “早幾年我們就想改造四行倉庫,但一直有困難。”四行倉庫業主方百聯集團置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競說。
  困難集中在212家租戶清場上。這些租戶多與百聯集團有合同,有的還存在一些遺留問題。以企業自身之力,著實難以推進改造。
  轉機出現在2014年。是年,上海決定將四行倉庫作為抗戰勝利70周年的重要紀念地——這意味著四行倉庫內原本臟亂差、小商鋪云集的局面,首先要作出改變。2014年9月,在原閘北區多個相關部門的協助下,百聯集團完成了清場。嘈雜的市場隱去,四行倉庫的原貌展現了出來。

  業主主動讓出數千平方米

  租戶們走了,又一個難題來了。四行倉庫原是五層建筑,解放后,頂上加蓋了兩層。限于年代,加蓋的兩層與下部風貌不符;更重要的是,作為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筑,隨意的加蓋,對歷史記憶是一種破壞。但是,這兩層并不是“違章建筑”,業主百聯集團手中的產權證,明明白白是包括第六、第七層的。
  怎么辦?誰也沒料想到的是,百聯集團主動提出,整體拆除搭建后的七層,六層則作退跨處理,讓四行倉庫盡可能地保留歷史原貌。這一拆一退,就損失了4000多平方米的面積。
  清退租戶后,百聯集團還將西側一、二、三層逾4000平方米的面積,無償劃給原閘北區文化局。周邊廣場、停車場的原業主光明集團、錦江集團也將用地退讓出來。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副館長馬幼炯一下子有了施展身手的空間。
  “政府和企業本著保護歷史、保護文脈的共識,一起來做這件事情。”靜安區(原閘北區)文化局副局長張眾說。張眾和馬幼炯帶著不大的團隊,沒日沒夜地投入在史料收集和展館搭建上。紀念館裝修和老建筑改造交叉施工,紀念館所有布展項目并線進行。2015年8月13日,離決定四行倉庫啟動改造不到一年,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對外開放了。
  展廳內,謝晉元手寫家書催人淚下;展廳外,西山墻彈孔遺跡觸目驚心。展館開放僅20天,觀眾就達到65751人次;至今,總人次已逾25萬,還吸引了大量臺灣人士。

  歷史建筑價值實現共贏

  拆退4000余平方米,無償轉讓紀念館4000多平方米。兩個“4000+”,看起來,百聯集團著實“大方”。
  張競表示,作為國有企業,應該擔當起社會責任。但他也坦言,這本賬還有另一種算法。四行倉庫,加上緊鄰的大陸銀行倉庫,這次修繕改造的建筑總面積為25570平方米。除了紀念館,還有2萬余平方米的空間為業主自用。“我們打算做文化創意辦公。”
  做文化創意辦公,四行倉庫很有競爭力:毗鄰“小資情調”的蘇州河,老倉庫式的空間布局,步行可達時髦地標“大悅城”,離人民廣場咫尺之遙。與臺灣的特殊聯系,更讓四行倉庫多了層優勢。“臺灣文創產業發達,已經有不少臺商上門洽談。”張競說。
  “要是沒有建設抗戰紀念館,四行倉庫可能很難找到改造的契機。”張眾說,“盡管犧牲了面積,但‘四行倉庫’這個品牌的價值不可估量。”
  對政府來說,協助企業進行歷史建筑改造,也是一種“共贏”。除了紀念館落成、周邊環境改善等“看得見的價值”,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價值”: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輻射周邊的地塊價值增值了,未來能吸引到的商戶也升級了。
  “四行倉庫改造和紀念館的建設,實際上是四行倉庫歷史品牌價值的挖掘和回歸。這是‘棋眼’,棋眼做活,全盤就活了。”張眾說。

  記者手記

  “共贏”不該只是個案

  去年年中,上海曾多次出現歷史保護建筑被破壞的新聞。某種程度上,這與建筑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未能被充分認識和挖掘是分不開的。不少歷史保護建筑現今已挪作他用,又牽扯到太多利益因素,其價值“湮沒”在了市井生活里。
  四行倉庫也曾面臨相似問題。所幸,最終達到了企業、政府和社會“共贏”。
  但有一點不得不思考:四行倉庫化身小商品市場多年無法改造,但在“70周年”這樣的“契機”下,改造才以非常規的速度完成。但上海現存的那么多歷史保護建筑,若是都要借助這樣的“契機”來改造,恐怕效率遠遠不夠。
  現在,嘗到了甜頭的百聯集團,正打算以相似的操作手法,對其在市中心擁有的多處歷史建筑進行改造保護。而這一輪上海的城市更新中,也明確提出要探索歷史保護建筑改造與再利用的機制。四行倉庫所取得的“共贏”,應當不只是由重大紀念活動帶來的個案。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