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一路一特色福進深山區——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羅田段
2015-12-08 10:17:31 來源:湖北省交通運輸廳 作者:中國紅色旅游網 【 】 瀏覽:134次 評論:0
 駐湖北首席記者 石斌

  11月25日,記者驅車行駛在湖北省恩施市屯堡至大峽谷旅游公路,雖時值隆冬,公路兩旁串串紅依然一路火紅,銀杏樹也向人們展現耀眼的金黃。這條路不僅每天為大峽谷風景區輸送5000人次的游客,路本身也成為游客的觀光點。

  這條路是湖北武陵山綠色旅游公路“一主七支”線路中的一支。湖北將秦巴山、大別山、武陵山、幕阜山4個連片貧困地區作為扶貧開發主戰場,傾力打造大別山紅色旅游路、秦巴山庫區生態環保路、武陵山綠色旅游公路、幕阜山生態旅游公路3813公里的公路建設。

  根據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的統計,截至10月底,4條片區特色旅游公路已累計貫通3239公里,占總里程的85%,全部建成指日可待。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尤習貴在談到4條特色公路建設時說:“人民脫貧致富需要一個樞紐,要致富,先修路。湖北通過政府主導、上下聯動、目標激勵、整合資源等途徑,構建堅強有力的‘支點’,從而確保了交通扶貧項目的快速推進。”他說,“4條特色公路是民生路、景觀路,也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它將四大片區的旅游資源串聯,人民既享受綠色福利,又能分享綠色紅利。”

  一路穿7縣 全線連38景

  打造大別山紅色旅游路

  巍峨磅礴的大別山,延綿黃岡境內數百公里。

  山奇,水秀,綠色大別山在黃岡境內孕育了一路風光:龜峰山、薄刀峰、天堂寨、桃花沖、吳家山、三角山……

  人杰,地靈,紅色大別山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精神家園:紅安、麻城、羅田、英山4家革命烈士陵園,被列入全國100家經典紅色旅游景區。

  光輝燦爛的革命傳統,交相輝映的自然人文,讓黃岡有了全國十二大紅色旅游區的盛名,被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

  不僅如此,“千里躍進,將軍故鄉”的黃岡大別山旅游區還是國家重點培育的紅色旅游區。

  “一日二三里,停車四五回;看了黃岡景,永遠不想走;走了黃岡路,暫時不想來。”豐富的旅游資源,一度被落后的交通條件塵封。

  2009年8月6日,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13.89億元。公路全長458.65公里,“一路穿7縣、全線連38景”,橫貫紅安、麻城、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7個縣市,7個縣市中有5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

  公路建設采取省廳補助和地方自籌配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經過3年建設,2012年大別山紅色旅游路建成通車。穿7縣,連38景。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如一串“經濟項鏈”讓黃岡旅游業熠熠生輝。

  紅色旅游路打通了黃岡旅游的“腸梗阻”,深閨中的美景開始彰顯其本來價值。

  過去,38個主要旅游景區點有70%大巴車難以直接到達,交通不便,造成景點分散割裂,線路單一重復,嚴重影響著紅色、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的聯合開發。

  如今,紅色旅游路的開通,讓黃岡旅游資源得到整合。黃岡全力打造“紅色·綠色·古色”三色旅游勝景,讓紅色之魂、綠色之景、古色之韻交相輝映。黃岡首度從豐富的旅游資源中提煉歸納了八大千年品牌:古赤壁(東坡赤壁),古杜鵑(麻城龜峰山),古黃楊(羅田天堂寨黃楊群落),古名剎(黃梅五祖寺),古兵寨(紅安九焰山10平方公里古兵寨遺址),古名鎮(羅田古鳩鎮),古名人(蘇東坡、李時珍、畢昇),古州府(黃州、蘄州)。

  以紅帶綠,黃岡著力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相繼規劃了“鄂豫皖”和“大別山”兩大紅色旅游板塊,布局了11個重點景區。

  以綠襯紅,黃岡將綠色生態資源與紅色資源有機融合,高起點規劃了天堂寨、吳家山、薄刀峰、龜峰山、三角山、天臺山的綜合開發方案。

  此外,彰顯古色之韻,黃岡以黃梅、蘄春為核心,在鄂東打造中國最大的禪文化旅游區和國際知名禪修圣地。

  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車,不僅在大別山腹地建起了一條公路主干道,方便了730萬人的出行,而且攪活了鄂東旅游市場一池春水,為片區扶貧開發帶來了良好效益,大別山老區迎來了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春天。2012年紅色旅游路通車后,當年黃岡市旅游業發展就呈現井噴之勢,接待游客136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5億元,同比增長35%。近幾年,大別山紅色旅游越來越火爆,今年國慶長假,各景區爆棚。沿線農家樂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入。眼下,大別山吃吊鍋、賞紅葉成為湖北旅游的新看點。

  連片穿越 各顯特色

  串起30多個貧困縣

  湖北有37個貧困縣市,其中25個為國家級貧困縣市,均在四大片區之中,這里山林資源、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如何改變山區人民守著金飯碗過窮日子的面貌?湖北爭取交通運輸部的支持,將秦巴山、大別山與武陵山納入全國連片貧困山區扶貧計劃,同時,湖北省委、省政府也將幕阜山區列為集中連片扶貧地區,與其他3個片區一同推進。省委書記、省長、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分別聯系四大片區。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總結大別山紅色旅游路精準扶貧的經驗,組織編制了《湖北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色公路規劃》,規劃在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3個片區各建設一條對促進地方扶貧開發具有明顯帶動效益的特色公路。3個特色公路項目路線總長3282公里,其中利用國省干線1086公里,國省干線路面改造789公里,國省干線升級改造1270公里,新、改建重要縣鄉公路137公里。

  秦巴山庫區生態環保路全長1390公里,由“一主四支”組成,連接鄖縣、丹江口、竹山、竹溪、神農架等8個縣市區,向外與陜西、重慶干線公路相連。武陵山綠色旅游公路全長1564公里,由“一環七支”組成,連接巴東、建始、五峰、長陽等11個縣,連接片區內恩施大峽谷、巴東神農溪、長陽清江畫廊以及三峽大壩等12處核心旅游景區,與周邊大三峽、神農架、張家界等著名景點有機銜接,形成大武陵山地區旅游環線走廊。幕阜山生態旅游公路全長328公里,由“一主一支”組成,連接陽新、通山、崇陽、通城4個縣,輻射區域內大部分旅游景區。

  與此同時,將大別山紅色旅游路向老區大悟延伸。

  自4條特色公路開工建設以來,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多次召開現場推進會、督辦會,廳長尤習貴、副廳長馬立軍、總工程師姜友生等經常實地調研、督辦,推進工程建設。

  各相關市州及縣市均由主要領導任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指揮協調工程建設中的問題,交通運輸局局長親自擔任項目指揮長。25日,記者來到恩施州利川市,通往騰龍洞的旅游公路正在建設,記者見到利川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兼項目指揮長譚忠友時,他正一身灰一腳泥在工地協調建設中的問題。他告訴記者,現在騰龍洞旅游還沒到最淡季,既要保通又要加快工程建設,更要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工程艱巨、造價高、投資大,國家補助資金有限。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沿線各級黨委、政府多措并舉,廣籌資金,通過稅費減免節約資金、地方財政投入資金、整合資源節約資金、開展招商引進資金等方式,全力破解資金難題,為特色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環庫路建設中,丹江口市公路里程長,任務重,涼習公路是市財政借支6000萬元建設的。沒有錢,交通公路部門想盡辦法招商引資,東環一級公路采用BT模式引進太平洋建設集團投資建設。到目前,丹江口市丹江口采取資金捆綁、BT模式等方式推進交通扶貧項目建設,3年來累計投入交通建設資金達20多億元。

  譚忠友告訴記者,將穿城而過的318國道改為繞城公路,需投資15億元。他們先是成立交通發展公司,市政府給了公司900畝土地,交通運輸局讓交通發展公司作為繞城路的業主,招商國字頭的大企業,采用PPP模式進行建設,融資的15億元由政府分20年還清。

  在湖北4條特色路建設中,建設者突出生態環保理念。環庫公路是十堰市有史以來單個項目涉及范圍最廣、里程最長、投資最大的公路項目。在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逐水修路,可謂在生態最為嚴苛的地方施以斧鉞,膽魄和謹慎一樣都不能少,這是一場“刀尖上的舞蹈”。

  生態是環庫公路的關鍵詞,增加橋隧比這一保護生態的一般做法,在生態門檻奇高的環庫公路建設中已顯不足。而在十堰環庫路建設中,建設者一開始就著力要打造 “一條深呼吸的路,一條會說話的路。”

  在定位上,環庫路是一條生態、環保、景觀旅游公路,環境保護與現有景觀維護必須始終貫徹項目設計施工全過程,注重建設標準的選用與沿線生態環境相適應。堅持最大限度保護、最小程度破壞、最強力度恢復,使工程建設順應自然、融入自然。

  在技術運用上,多用曲線與曲線的順適連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合理設置縱坡和豎曲線,使縱斷面順應地形地貌,盡量避免大填大挖;在路線平、縱、橫組合得當,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展開路基變窄的專項研究;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條件選用不同的設計時速和路基寬度。

  從環保角度出發,盡量達到“零棄方”的建設目標,將棄方納入路基防護、路面基層、橋涵等工程加工中作為施工用料,或作為綠化帶、停車帶、觀景臺、養護工區和移民遷建宅基地等線外工程填料,將棄方處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進行專項跟蹤設計。

  景觀是環庫路的特色之一,如何將項目沿線“如詩畫般的漢江景色、沿線歷史景觀”等元素結合起來形成“珠鏈”,是景觀設計和施工的難點所在。為了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鄖縣交通運輸局、丹江口市交通運輸局對景觀設計幾易其稿,主管部門反復審核,層層把關,目的是展現十堰特色,將環庫路做成全國獨一無二的地域標志。

  綠化景觀細節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點線結合,力爭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高矮搭配、錯落有致,遠近結合、層次分明,色彩變化、少留盲點”的綠色長廊。

  置身環庫公路建設現場,你很快就會改變“大橋是筆直的”傳統印象。例如,為避免開挖山頭,遼溝大橋變成一座水平弧形彎曲的橋梁,少了剛硬霸道之氣,只為青山綠水折腰。

  環庫公路鄖陽區轄區柳五路項目二工區工區長余宏說,交通部門有嚴格規定,在柳五路建設中,能不用爆破施工的,盡量采取機械施工,以此減少對環境和當地村民的影響。

  鄖陽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韓高虎說,環庫公路鄖縣路段的建設需要推進,當地民眾的意愿也要遵循,交通部門不僅是項目推進的“急先鋒”,也是協調民眾的“潤滑劑”。

  按原定規劃,柳五路建設需繞過五峰鄉老安城集鎮,但當地村民認為環庫公路應該離居民區近一些,鄖陽區環庫公路建設指揮部選擇遵循民意,交通部門迅速協調線路規劃改動,在不影響工程進度的前提下,完成了改線工作。

  恩施州交通運輸局總工饒建華說,修路本來就是為了便民惠民。他帶著記者參觀了恩鶴線一處改線工程,為了既保證交通安全,又方便路邊餐館經營,建設者辟山開道,將公路挪開了1條車道。

  恩施在推進扶貧旅游公路建設中,突出人本理念,在恩鶴線過渾水河路段,為保證行車安全,他們把陡坡路段降坡幾十米。恩施州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勇告訴記者,綠色、安全是武陵山特色旅游公路的名片。他們以“綠、蘊、宜、和”為設計理念,著力打造“神眷綠蘊,仙享宜和”的綠色旅游公路,不僅為沿線居民投資興業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將點狀分布的旅游景區最大程度聚合。

  由于恩施山區山高谷深,公路回頭彎多,恩施交通公路部門在建設過程中盡最大努力加寬彎道路基,降低彎道坡道。恩施州把境內983公里的綠色生態旅游路劃分為配套完善和新改建兩大類,其中新改建12個項目252公里,配套完善項目706公里,重點對原有路段提檔升級、消除事故黑點、新增綠色生態旅游要素設施。連日來,記者在這里采訪看到,新改建項目已完工124公里,配套完善項目已完成546公里,計劃在下月底全面完成。

  恩施山區山美水美,建設者采取寬容式設計,幾乎相隔3公里就有一個觀景臺和加寬路基形成的臨時停車帶。饒建華告訴記者,他們對公路安全設施和綠色防護帶進行了精細的設計。在屯堡到大峽谷的公路上,他們不僅種值了四季花草,還種植了櫻花樹,等到明年開春,就將櫻花樹和當地的櫻桃樹嫁接,嫁接后,櫻花樹能開出18種顏色的花。

  產業有格局 群眾快致富

  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

  湖北四條特色公路的建設讓旅游火了,沿線農民看到了富裕的希望,特色產業格局開始形成。

  恩施旅游公路建設時,州里就作出“建成千里旅游路,打造千億大產業”的規劃。61歲的田詩文是恩施建始縣花坪鎮關口鄉村坊村的葡萄種植戶,種植葡萄已經15年了,村里也家家戶戶種葡萄。他說,以前路不通,葡萄賣不出去,酒香還是怕巷子深。今年年初,旅游公路紅巖寺到景陽的旅游公路建成通車,公路通到了自家門口,過往的旅游大巴和自駕游的車輛絡繹不絕,葡萄自然不愁銷路。還有一些商家自己開車來拉,一次就是上百箱。他今年葡萄產量上萬斤,收入近8萬元。

  與田詩文有著同樣感受的黃宗斌是建始縣花坪鎮下西湖景區的一家農家樂老板,今年7月,他的農家樂正式開業,僅1個半月的時間,營業額就超過了10萬元。像這樣的農家樂在旅游公路沿線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附近的村民也跟著得實惠,他們將蔬菜、水果、家禽賣給農家樂,日子也日漸殷實起來。

  環庫公路涼習段起于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止于習家店鎮,全長43公里,公路的建成給當地村民帶來了真正的便利和實惠。

  涼水河鎮江口村村委書記付炳平介紹,以前鎮上離丹江口市城區最遠的雙泉村到城區至少兩個小時車程,而環庫公路建成后,雙泉村到城區僅需40分鐘左右,這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大大帶動了當地支柱產業——柑橘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該鎮共有7萬畝柑橘,每畝平均產量6000斤。以前柑橘經常因為運輸不及時而腐爛,農民每年都損失不少。如今柑橘運輸難題得到解決,運輸成本大大降低,銷售速度大大提高,預計今年每斤柑橘至少能增收5角錢。除了柑橘,全鎮還有40多戶農家樂,交通便利之后,來此觀光體驗的游客會更多,旅游業被帶動了,村民的腰包也會鼓起來。

  交通便利之后,土地升值,新的產業模式也發展起來。涼水河鎮人大副主席王英祥介紹,涼水河鎮如今就已有600多畝的土地租了出去,用來種植油橄欖。模式見效后,接下來還會繼續招商引資,將農村閑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發展水產業和其他農產品,并給村民分紅。

  習家店鎮亦不落后,去年10月,北京科技農林有限公司集中租用了農民手中的土地共3000畝,用來建農博園。農博園集休閑、觀光和農產品出售為一體,計劃投資兩億余元,現已試投資3000萬元。這樣一來,農民手中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發揮了更大的效用,不僅創造了更大的收益,也帶動了產業轉型。而農民不僅能拿到租金,還能在當地就業,得到二次收入。

  在鄂南幕阜山生態旅游公路崇陽段,桃源村村民陳光文建成3層樓的洋房,一樓開超市,1個月可賺5000元,樓上還有38個房間準備開賓館。像他這樣依托旅游公路致富的,僅在桃源村就有14戶。咸寧市政府在公路沿線布局3個千億元產業,過去靠外出打工掙錢過日子的人紛紛回家創業,種茶、種油桃,已小有規模。

  在鄂東大別山,黃岡在完成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建設后,今年又建成10條旅游支線公路,將23個旅游景點串聯起來。

  在湖北四大連片貧困地區,因路而富的田詩文、陳光文等只是受惠的廣大貧因山區人民中代表,特色公路給連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助力正迅速顯現。

  本版圖片由 湖北記者站 提供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