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本報記者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三場記者會。記者會上,中央黨校政法部常務副主任、法學教授卓澤淵受邀解讀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及法治建設的有關情況,他認為,遵守國際法治是維系二戰成果的第一手段。
遵守國際法治,維系二戰成果
此次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在珍愛和平的同時,該如何開創未來?卓澤淵認為,法治是不可回避且必須牢記的重要“法寶”。
“我們要打造國內的法治基礎,也要打造國際的法治基礎。”他說,我們應該用法治的形式來為國際和平奠定基礎、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國際爭端、維護國際秩序。1946年的東京審判,之所以要用審判的方式追究那些戰爭罪惡,就是因為這種方式是最理性、最文明的方式,人類期待用法治來懲辦相應的罪惡,也期待用法治來維護永久的和平。
他說,為了獲得“二戰”勝利的成果,我們付出了極為沉痛的代價,在走向未來時,我們必須把來之不易的成果確定下來,而遵守國際法治就是維系二戰勝利成果的第一手段。
中國為國際法作出了重大貢獻
卓澤淵提到,在二戰即將結束及結束以后,當時的參戰國和未參戰的許多國家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打造,定義了一系列的國際條約,這些國際條約不僅確認了相關國家的權利義務,也成為了國際法的重要淵源。在此后的70年里,各國積累了更為豐富的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經驗,也發現并運用了很多在新的時期解決國家之間矛盾沖突的方法、形式、路徑。他認為,要努力把這些方法、形式、路徑上升為新的國際法規則或國際法內容,推動國際法創新,使國際和平得到更多、更好的保障。
“中國為國際法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卓澤淵說,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在聯合國的組建運行以及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上,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外,中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在處理國際事務時,中國與相關國家友好協商,用一種合作友好的態度來化解相互之間的矛盾糾紛,解決各種爭端與沖突。實際上,這也是中國在國際法實踐上做出的貢獻。
特赦彰顯法治、仁愛和人道主義精神
“我國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進行的特赦,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實施,是依法治國時代背景下的一次法治范例。”卓澤淵介紹,在國家的慶典、重要紀念日宣布特赦,是國際通行的做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實行過7次特赦。雖然特赦制度在我國憲法中已有相關規定,但從1975年第7次特赦至今,我國再未實行過特赦。
卓澤淵表示,這次時隔40年的特赦,是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所確定的程序來決定、實施、推動的,彰顯了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代背景,不僅具有重要的法治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卓澤淵認為,這次特赦的一大主體是那些曾經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新中國成立以及保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作出過貢獻的服刑罪犯,同時還關照到了75歲以上的和犯罪時未滿18歲的犯罪群體,彰顯了中國的法治精神、仁愛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在歲月的流逝中,這場特赦必將會展現出它的魅力,展示出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