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抗戰勝利70年催熱延安紅色旅游
2015-08-22 15:35: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中國紅色旅游網 【 】 瀏覽:123次 評論:0

 新華網西安8月22日電(記者陳晨 姜辰蓉)盡管回國日程緊張,旅居加拿大多年的華人許春暉依然擠出一天時間,帶著一雙兒女來到延安。

  對70多年前發生在祖國大地上的抗戰歷史,孩子們只有來自書本上零散的記憶。“親眼看過,才知道先輩們是在多么艱苦的條件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許春暉12歲的兒子林捷說,“回去以后,我要把看到的故事告訴加拿大的同學。”

  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不少年輕人正沿著當年愛國青年們的足跡“重回”革命圣地延安,重溫全民族頑強不屈抵御外敵的崢嶸歲月。

  延安革命紀念館里,18歲的“準大學生”王葉紅了眼眶。即將邁入大學校門,她專程為自己安排了這次延安之行,希望將之作為一場成人禮。“親眼看到這些史料,了解到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我難以表達內心的震撼。”她說。

  “最近來參觀的年輕人明顯增多,以大學生和背包客為主,有時一天會有一兩百人。”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工作人員楊默說,他們大多對抗戰史充滿興趣,拍照、記筆記,有的人一參觀就是大半天。

  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飛機,讓來延安的旅途變得輕松愜意。但在70多年前,這條路卻并不平坦。

  抗戰的硝煙彌漫,地處后方的延安也飽受戰火侵襲。這里曾遭受日軍17次轟炸,古城幾成廢墟。彼時,通向延安的道路更是泥濘坎坷、險象環生,但卻阻擋不住愛國青年前赴后繼的腳步。

  延安橋兒溝革命舊址管理處副主任劉妮說,僅1938年5月至8月四個月時間,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到達延安的知識分子、進步青年就有2288人。許多人看到延安寶塔的一刻,激動地俯下身子,親吻腳下的土地。

  當時條件艱苦的延安,為何會有這般“魅力”?

  走出抗日軍政大學舊址的一刻,來自西安的大學生李子龍心中有了答案。

  白樺皮為紙,樹枝作筆,石板為桌椅,窯洞即是課堂。七七事變爆發后,抗大二期學員立即結束學習,于8月畢業攜筆從戎。即便在奔赴前線的途中,學員們也每人身負一塊寫滿當天教學內容的木板,供身后的戰友邊行軍邊學習……

  “現在我明白了,物質雖貧瘠,精神卻豐滿。救亡圖存的信念從未在延安泯滅,這里是中國的希望。”李子龍說。

  “在延數日逗留,對邊區各界人士之努力抗戰工作,努力后方生產,艱苦奮斗的精神,尤為感奮。”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的一塊展板前,20歲的西安工業大學學生周立輕聲讀出了陳嘉庚1940年延安之行后的感言。他說,救亡圖存的理想,艱苦奮斗的信念,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走在去延安路上的,還有廈門大學研究生趙冠翔和他的60多名同學。盡管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到訪延安,但他們對這里并不陌生,甚至有人用“回延安”來形容這次旅行。

  趙冠翔說,在延安的6天里,他們學唱抗戰歌曲,走訪革命舊址,重溫抗戰歷史。在觀看根據抗戰時的延安真實場景編排的實景演出時,有的學生甚至潸然淚下。

  “重溫歷史是要以史為鑒,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趙冠翔說,“在心中播下和平的種子,是我們延安之行的最大收獲。”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