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是淞滬會戰爆發78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位于閘北區蘇州河畔、晉元路旁的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這處見證了中華民族艱苦抗戰的戰場遺址,恢復了它本來的模樣。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以“一個紀念館、一面墻、一個廣場、一組雕塑”方案規劃改造,其中倉庫的外立面“西山墻”按照文物和優秀歷史建筑修舊如舊的原則,保留呈現了1937年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日軍炮擊形成的8個主要的炮彈孔和430余個槍眼彈點,驗收四行倉庫整體修復項目的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的專家稱贊其為“四行倉庫項目中最好的雕塑”。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位于四行倉庫西側1層至3層,紀念館的建設人員將苦心搜集來的報紙、檔案、照片、期刊、書籍在內的文獻資料1668份,以及征集到的與四行有關的實物(含復制件)280余件,巧妙布置在面積約3800平方米的展區內。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在淞滬戰場以及全國抗戰中的地位與意義。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館內按照真人大小設置的戰斗蠟像群,奮不顧身的中國士兵、翻窗而入的日本鬼子,還有渾身綁滿手榴彈與侵入日軍同歸于盡的中國傷兵,每一個場景都取材于戰場史實。當觀眾置身其中,耳邊似乎回蕩起槍炮聲和士兵的喊殺聲,內心翻涌起的,是保家衛國、拯救國家與民族于危難的熱血。
紀念館修建不易,史料和實物搜集不易。2014年5月29日閘北區成立四行倉庫修建工作領導小組,面對的是一無老兵可以尋訪,二無史料可以佐證,三無實物可以展示的困境。在修建過程中,工作組四上北京、二訪通城,還在嘉德拍賣行競拍到了張學良將軍私人秘書兼飛行員、美聯社記者海嵐里昂拍攝的四行倉庫與“八百壯士”相關的原始底片和膠片。更有湖北咸寧師范專科學校的退休老教授丁一,向紀念館捐贈的湖北籍“八百壯士”的全部資料、實物和照片。正是工作組辛苦的努力、點滴的積累和群眾的熱心參與,才最終造就了四行倉庫紀念地現在的模樣。
硝煙早已散去,戰爭帶來的苦難與傷痕卻不應該被忘卻。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的修建,是對抗戰英烈的懷念和祭奠。
本報記者 張 馳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