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看三晉(忻州篇)
有“晉北鎖鑰”之稱的忻州市,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曾經是晉察冀、晉綏革命根據地的發祥地與中心腹地。著名的忻口戰役、平型關大戰、火燒陽明堡飛機場等戰斗就發生在忻州。本期帶你走進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忻州。
五臺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
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位于忻州五臺縣南茹村,距五臺縣城15公里。舊址建于民國初期,總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房屋80間,是典型的北方四合小院。八路軍總部政治部、后勤部就設在這里,朱德、彭德懷、任弼時曾在此居住。主要建筑有八路軍總部遺址和八路軍抗戰紀念碑,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37年“七七事變”后,八路軍東渡黃河北上抗日。1937年9月22日到達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翌日下午,總部進駐五臺縣城東北15公里的南茹村。在南茹村期間,取得了115師的平型關大捷以及120師的雁門關伏擊戰、129師的夜襲陽明堡飛機場等戰斗勝利;恢復了政治委員制度,并設立政治機關。
代縣陽明堡機場戰斗遺址
代縣陽明堡坐落于雁門關下、滹沱河畔。這里原是一片將近萬畝的鹽堿荒灘,抗日戰爭前,閻錫山曾在此建了一個簡易飛機場。1937年日軍占領代縣后,抓來大批民夫,強修擴建,作為日軍進攻忻口的后方基地和空中物資轉運站。陽明堡飛機場遺址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紀念碑,碑上刻有陳錫聯將軍親筆題寫的“陽明堡飛機場遺址”8個大字。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次戰斗一舉擊毀日軍飛機24架,取得129師抗日的首戰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電影《夜襲》就是以這段歷史為題材創作出來的。
定襄西河頭地道戰紀念館
西河頭地道戰紀念館,又名定襄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定襄縣城西2公里處的西河頭村,占地面積1.1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83平方米,由定襄革命歷史紀念館和西河頭地道戰紀念館兩部分組成。1940年,百團大戰告捷后,慘敗的日軍向晉察冀邊區軍民實行了野蠻的“三光政策”。定襄境內的日軍也對西河頭、炭窯溝、藏孤臺等13個村莊進行了洗劫,先后制造了8起慘案,槍殺百姓400多人,燒毀民房2000余間。為了躲避日軍的燒殺搶掠,抗日軍民遵照毛主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積極防御思想,依據當地地形條件,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隧道。1942年至1948年,定襄全縣150多個村莊,就有80多個村莊挖了地道,總長200公里,構成了一座密如蛛網的地下長城。地道有出入口、出聲口、卡口、暗槍眼、陷阱、地堡等裝置設施,能防水、防煙、防毒。
忻口戰役遺址
忻口戰役遺址位于忻州市區北25公里忻口村一帶。由戰備窯洞、日軍遺留罪證碑、忻口抗戰紀念墻組成。戰備窯洞在忻口村北的后溝至紅崖灣,用石頭、水泥筑成,共47孔,是當年指揮作戰、儲放彈藥、安置傷員之處。罪證碑是日軍侵占忻口后,為炫耀其“戰績”所立石碑,共兩通,分別在忻口村東和下王莊公路旁。 1937年9月,沿平綏鐵路推進的日軍進入山西北部,先后攻破雁門關、平型關。為挽救山西危局,保衛太原,中國軍隊決定利用忻口要隘進行正面防御,阻敵南下。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0月12日夜,忻口戰役打響。忻口戰役創殲敵逾萬的戰績紀錄,是國共兩軍陣地戰、游擊戰相互密切配合的典型戰例,是抗日戰爭初期華北戰場上的一幕彪炳史冊的悲壯歷史畫卷。
五臺縣烈士陵園
五臺縣烈士陵園建于1976年,占地面積18.3畝,坐落于臺城鎮西莊村,陵園坐西朝東,由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廳、五臺人民抗日和解放斗爭史展廳三部分組成。矗立在園中央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雄偉壯觀,青石基座,青石欄桿,漢白玉碑身,正面為聶榮臻元帥的題詞,背面為徐向前元帥的題詞。革命烈士紀念廳總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廳內安放著徐向前元帥的骨灰。廳內墻壁上鐫刻著2445名烈士英名,正北和正南面主要展出了五臺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豐功偉績及部分重要歷史文物。另存有楊成武將軍的題詞和晉察冀邊區出版的原《抗敵報》影印件,均為珍貴歷史文物,現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Tags:紅色旅游看三晉(忻州篇)
責任編輯:中國紅色旅游網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