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村是一個位于邛崍市天臺后山且與雅安毗鄰的小山村,地理位置的偏遠,經濟的窮困,觀念的閉塞,曾讓來過這里的人們都懷疑它是否置身于富足的成都平原。而如今,在清澈的楠木溪蜿蜒的翠綠山坡上,錯落地點綴著一幢幢金黃的小木屋,曲曲折折的長廊連接一片。邛崍市探索將“紅色旅游”與“農家樂”結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條具有高興村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靜謐的農家小院,六七株果樹點綴其中。簡單的農家飯菜,寬敞干凈的臥室……在一家名為“竹林風情園”的農家樂里,自稱為“莊主”的主人陳夢華剛從山上伐完竹子回來,被問及生意情況,他一臉自豪,“這兩年每年平均純收入二十多萬吧,一到夏天的旺季,游客應接不暇,必須提前預訂房間,服務員人手不夠都還要從周邊臨時招聘。” 村支部書記陳軍介紹,村里前幾年還成立了星星河農莊,在暑期,全村80戶村民平均每天接待前來接受紅色教育的青少年1000多人。把家里兩三間房布置成兩個標準間,設置八個床位,就能凈掙10800元,這比起跋山涉水外出打工強出不知多少倍。 產業,是脫貧致富的不二法寶,深山創業,家門口就業,使村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邛崍市農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當地的地域特色打造不同的產業是整個邛崍市扶貧攻堅工作的一大亮點。對于高興村來說,綠色生態就是村民們的衣食之源,打造紅色旅游是村民們的必由之路。 現如今,全村50%以上的村民從事與農家樂經營有關的工作,在旅游旺季還幫助周邊村社解決剩余勞動力300人。高興村也從以前的落后村一躍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通過“產業扶貧工程”,高興村通過打造以林竹等綠色生態為特色的楠木溪、竹溪湖等景點,使該村一、三產業獲得協調發展。同時,該村立足自身優勢,以“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為主題,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綠色休閑觀光旅游。由于發展旅游和接受服務培訓,小山村與外界產生了溝通與碰撞,村民們的視野更開闊了。 成都商報記者 董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