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1
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
抗日抗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萬,占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根據我們目前調研的情況來說,可以肯定,這一數字是可靠的、準確的。”李忠杰說,“這次調研,我們不是簡單地統計數據,而是首先著眼于事實,查清大量具體的事實,用事實說話,用檔案說話,用真相說話。”僅在山東省,走訪7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500萬人次。
數據2
中國拖住日軍海外總兵力超50%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戰場,拖住和抗擊日本陸軍總兵力的80%,最高時達到94%;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3年冬,日本在中國的陸軍占其總數的50%以上,最高時達到69%。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有110萬左右的軍隊用于中國戰場,這一數目超過了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各島的兵力總和。此外,還有70多萬日本關東軍駐守在中國東北地區。由于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日軍無法向太平洋戰場轉移更多兵力,中國軍隊有力地支持了盟軍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戰。
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兵力為186萬人,而其海外總兵力為358萬人。也就是說,日軍在華兵力占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
數據3
中國軍隊斃傷俘日軍150余萬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
1941年年底,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東方戰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處于最艱苦的時候,日軍發動了第三次長沙戰役。在這場戰役當中,我國軍隊英勇抗擊,致使侵犯長沙之敵幾乎全軍覆沒,傷亡5.5萬人。當時外國輿論怎么評價這一戰役呢?李忠杰介紹,倫敦《泰晤士報》說,12月7日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勝利系長沙大捷。
數據4
日軍在華制造重大慘案173個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制造的慘案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根據調研數據,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傷亡800人以上的慘案173個。
據介紹,已出版的第一批調研叢書中包括《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12冊,集中選編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各地制造的死傷800人以上的重大慘案173個,逐個敘述了慘案具體情況,并附錄了部分相關檔案和資料。
調研原因
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暴行
駁斥日右翼分子否認侵略言論
“為什么搞這個調研?道理不復雜。”李忠杰說,“當年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法西斯勢力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們有責任把實際的情況告訴世人,昭告世界,讓全世界人民從中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
李忠杰說,這些成果用翔實的內容、確鑿的證據,對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瘋狂燒殺、奸淫、擄掠,轟炸、肆意殺戮等反和平、反人類罪行進行了有力揭露,是對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事實言論的有力駁斥,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而作出的犧牲,為爭取人類和平所作的貢獻。
調研過程
歷時10年,先后60萬人參與
遠赴臺灣和美俄日等地查檔
從2004年10月開始,中央黨史研究室組織全國黨史部門和其他部門單位有關人員,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進行大規模的調研。
李忠杰介紹,此次調研歷時10年,先后有60萬人參與。調研人員查閱和搜集各種檔案文獻,對重大、特殊的事件,走訪當事人、知情人和有關研究人員,記錄證詞證言,有條件的進行司法公證。
“調查工作從省、市、縣一直深入到鄉鎮甚至村一級。”李忠杰說,一些重要的、涉及多個地方的專題,如勞工、細菌戰、化學戰、“慰安婦”、難民、華僑等,則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專題調研。
此外,李忠杰介紹,中央黨史研究室還組織查檔小組,分赴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搜集檔案資料,另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課題組前往臺灣查檔,得到了臺灣有關機構和人員的支持幫助。
調研成果
按統一規范和體例編纂成叢書
湖南等24省份調研成果已出版
李忠杰介紹,全部調研成果按照統一規范和體例,編纂成《抗戰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陸續分批出版,總數300本左右。第一批調研成果已于2014年9月正式出版,共5類46冊。
此次出版的第二批調研叢書包括遼寧、上海、福建、湖南等12本省卷,每個省份一冊,集中反映各行政區域內由日本侵略造成的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加上第一批已經出版的12本省卷,現已出版的省級調研成果達24個省區市。
第二批調研叢書還包括4本專題性的研究成果,即《日本侵華細菌戰研究報告》、《抗戰期間中國勞工傷亡調查》、《抗戰時期海外華僑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傷亡調查》。“這些成果是我們約請國內這方面的專家對日軍罪行進行專題研究的結果。”李忠杰說。
李忠杰說,第二批調研叢書中,由中央檔案館負責編纂的《抗戰時期解放區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檔案選編》,全部選自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抗日戰爭時期各解放區的原始檔案,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出版。
現場答問
再提抗戰傷亡數字絕不是煽動
“有觀點認為70年已經過去了,中國還在強調戰爭傷亡的數據,是不是有煽動民族情緒的想法?”在1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上有記者問。對此,李忠杰回應稱:“這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際社會負責。”
李忠杰說,此次調研的出發點,是因為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巨大事件,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巨大災難,我們不能對這樣的歷史事件和災難漠不關心,或者糊里糊涂,所以我們將立史存照。
他指出,這樣的做法也有現實層面的原因。“我們不需要大張旗鼓地整天談這個事情,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確實有一些勢力,直到今天對當年日本侵略所造成的罪行和傷害仍然不肯承認,連個像模像樣的道歉都還在那兒扭扭捏捏。”李忠杰說,“想一想、看一看當年我們老百姓付出的巨大的犧牲、傷亡,怎么能不難受。所以我們用事實來說話,絕不是想煽動什么。每一個看了這本書(《抗戰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的人,自然會得出自己的結論和判斷。”
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作用應予肯定
有記者詢問對國民黨老兵的態度是否會發生變化?李忠杰表示,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早在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已做了充分肯定,當時獲國際社會及臺灣方面的廣泛好評。
“現在我們依然肯定,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李忠杰說,“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國民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進一步說:“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國民黨組織了正面戰場,發動進行了20多次重大會戰,這個作用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
王建朗就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表示,兩個戰場“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對正面戰場的作用,他指出,“一個國家要抵抗外來侵略,必須要有適當的正面的保衛戰,保護必要的資源,保護必要的戰略要地。”
專家觀點
中國人民打響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
王建朗表示,研究者關于二戰中中國貢獻的研究成果,歸納起來主要有4個方面的觀點。
首先,東北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日本是最早形成的戰爭策源地,日本點燃了法西斯對外侵略戰爭的第一場戰火,中國人民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第二,從‘七七’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戰場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唯一戰場。”王建朗介紹,“七七”事變標志著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展開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開始,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抗戰的堅持,極大消耗了日軍力量,為蘇、美、英等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準備時間。
“第三,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王建朗說,中國戰場始終牽制著日本陸軍的主力,由于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日軍無法向太平洋戰場轉移更多兵力,這就有力支持了盟軍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戰。此外,盡管中國抗戰極為艱難,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局出發,中國派出精銳部隊組成遠征軍出境作戰。
“第四,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參與戰后秩序的設計與戰后國際組織的創建。”王建朗介紹,中國與美、英、蘇領銜簽署26國《聯合國家宣言》;先后與同盟國商討和簽署《莫斯科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對戰時問題和戰后秩序做出安排;參與聯合國機制的設計,參與《聯合國憲章》的制定,并為維護弱小民族平等權利做出獨特貢獻;參與審判戰犯、對戰敗國進行占領改造等戰后懲處措施的設計等。
本版文字均據新華社、《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