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駿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由市政協主辦的“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抗戰·上海記憶”圖片展今天在上海圖書館開展,百余幅珍貴歷史圖片和部分珍貴視頻資料將展現在市民面前。布展之際,記者來到現場,跟隨老照片、老報紙,感受上海在這場抗戰中的特殊地位:當年這里不僅有真刀真槍的正面戰場,也匯集著政治、經濟和輿論等多條戰線,中國軍民在此與世界人民并肩對抗法西斯,也接受來自世界正義力量的有力支援。上海,是世界人民對抗法西斯的共同戰場。
日本戰艦侵入黃浦江、外灘一帶,炮口下硝煙彌漫;日本戰機轟炸造成大量平民死亡,難民涌入“法租界”……沒有過多的鋪墊,進入展覽第一單元,大量展現侵華日軍在上海犯下暴行的照片沖擊視野。與以往反映抗戰的圖片展不同,這次的圖片、史料,很多出自外國記者、攝影師之手,甚至還有來自日本的資料。
記者留意到,一幅上海老北站被炸的照片,建筑屋頂片瓦不存,墻壁已經被炸成千瘡百孔,從門前堆放的沙袋掩體來看,這里經歷過戰斗。
還有一張被炸的街道照片,前方幾輛汽車被炸毀,被炸毀的路燈、電線散落在街道上,一個角落仍然濃煙滾滾,幾名市民匆匆走過。兩幅照片均署名“西班牙人卡洛斯·莫瑞捐贈”。據稱,莫瑞的先輩曾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任職,因為喜好攝影拍了眾多上海普通市民生活的照片,還從其他僑民和駐滬美國兵手中收集了許多自清末到抗戰期間上海的老照片。研究者稱,“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外籍人士在上海拍攝照片尤其是軍事題材照片比華人容易,許多珍貴照片由他們拍攝并流傳下來。”
展覽共分三部分,“侵略暴行鐵證如山”、“中流砥柱全民抗戰”、“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很多資料來自當時在上海創辦的英、法、俄、韓、日等外文報刊雜志,也有上海檔案館、上海圖書館、上海社科院圖書館等館藏珍貴資料,還有從海外征集而來的,有些是首次披露。”參與策展的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學強說,前不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向上海圖書館捐贈了“卡爾遜抗戰史料”數字資料。卡爾遜是一名美國軍官,曾在華經歷淞滬抗戰、臺兒莊戰役等多場戰斗,也曾考察過華北敵后根據地并訪問過延安。“這批史料不僅是首次披露,更重要的是它鮮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但由于根據地條件有限,大部分文獻檔案未能很好保存下來。這批資料中有部分圖片與上海記憶有關。”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延安訪問毛澤東,寫下了《紅星照耀中國》,但不一定知道,那篇著名的訪問記最早是登在上海的外文報紙上,書的中譯本《西行漫記》也是上海的復社最早發行的。”馬學強說,上海是輿論重鎮,經由上海,世界認識了中國抗戰。展出的 《密勒氏評論報》、《大美晚報》、《字林西報》、《上海日報》 等版面圖片,反映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活動以及所起的作用,也展現了上海市民、寓居上海的各國僑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舉辦這一圖片展活動的目的,是要展現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的決心,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主辦方在結束語中寫道,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恒主題。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