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世倫最近正忙著裝修他的新家。這是棟一樓一底仿木結構的樓房,屋檐處幾個亮眼的紅色五角星,仿佛在綻放著光芒。 清明前后,在遵義縣楓香鎮茍壩村,這個因茍壩會議而彪炳史冊的“紅軍村”,迎來了一波又一波前來感悟紅色文化的游客,讓這座寧靜的山村變得熱鬧起來。 眼見游人如織,白世倫裝修新房的動力越來越足。他打算用新房開一家鄉村旅館,作為自己今后收入的主要來源。白世倫說:“村里好多鄉親都開鄉村旅館了,生意都很好。” 沿著村子里石板鋪成的小道繞村走上一圈,矗立在村中的“茍壩會議會址”格外顯眼。村子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舊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 “帶孩子感受下紅軍長征精神,希望他們能牢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且這里環境很好,適合一家人郊游。”仁懷游客張先生帶著一家5口驅車來到茍壩,沿著遵赤高速,只花了30分鐘。 “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三進三出遵義縣,在茍壩村召開‘茍壩會議’,為這里的紅色文化旅游打下了基礎。”在楓香鎮副鎮長鄭顯平的眼中,好山好水處處有,但茍壩會議這不可復制的紅色資源,就是吸引人們從繁華都市踏入大山的理由。 “‘茍壩會議’在我家那老房子里召開的。”在茍壩會議會址邊長大的村民盧朝久,如今是會址的管理員,游客多時還客串下講解員。從小就聽父輩講紅軍故事,那段燦燦生輝的歷史他可以隨口道來。 1935年3月12日,中央在茍壩召集政治局擴大會議,撤銷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避免了中央紅軍遭受覆滅的危險。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中國革命實現生死攸關的轉折。 多年過去,當年的革命故事口口相傳,當年的革命遺跡代代保護,以“茍壩會議”為精神內核的紅色資源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遵義縣以茍壩會議會址為核心規劃了茍壩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創新區。該項目為貴州“5個100”工程之一,總投資5億元,包括茍壩會議原址、會議陳列室、紅軍村、紅軍醫院等景點的打造,并配套建設便民村、服務區、商業街、生態農業觀光園等,讓茍壩呈現出一片全新的面貌。目前,耗資1.7億元的一期工程已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 白世倫的新家建在新近打造的紅軍街。 這里的住戶以前都住在茍壩會議會址附近。隨著茍壩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創新區項目的推進,村民都陸陸續續從破舊的老宅搬了出來,住上了新房。 42歲的鄭思建是紅軍街上第一家開鄉村旅館的村民,家里的24間床位去年給他帶來了近十萬元的毛收入。眼見他的生意越發火熱,鄰里鄉親都跑來向他“取經”。 鄭思建喜滋滋地說,這些年村里大變樣,路通了環境變好了,游客越來越多了。街上24戶村民都在盤算著開鄉村旅館,他今年也打算再增加5間床位。 鄭顯平說,鎮里還在完善紅軍街配套設施,融入更多紅色文化,今后還要在這里打造一些商鋪。“這條街今后將成為村里的商貿一條街,不比遵義老城紅軍街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