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12日,貴州省遵義市委宣傳部邀請了中國新聞界部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走進遵義,進行了一次“行走紅色遵義,見證綠色發展”的走基層采訪活動。幾天的采訪中,記者明顯感受到這座紅色旅游城市這些年發生的巨變— 80年前的遵義會議挽救了中國革命,實現了偉大的轉折;80年后的今天,紅色遵義在發展方式上,也正在實現轉折—由粗放式的發展,向綠色發展轉變。 有了綠水青山,才有更高層次的金山銀山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有了綠水青山,才有更高層次的金山銀山。”遵義市委副書記陳梓澤說,這一發展理念,目前已經深入到遵義市所轄的15個區縣市(縣級市)的發展中,800萬遵義人,都將端起“生態飯碗”。 前些年,遵義市所轄的各區縣市,也曾拼命地發展工業,可由于條件制約,不僅效果差,還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在撞了“南墻”后,遵義人清醒了:遵義的優勢是生態,圍繞生態來發展生態經濟才是出路。 在發展思路轉變后,發展方式也跟著轉變。遵義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保護好生態就是政績,發展好生態就是最科學的發展。 遵義開始走上新的綠色發展“長征路”。目前,遵義市的森林覆蓋率已超過60%,森林覆蓋率最高的赤水市,已達到81.17%。 近些年來,遵義市所轄的桐梓、習水、赤水等縣市,利用生態環境發展的避暑休閑經濟,每年僅吸引重慶市來避暑的老年人就有上百萬人。 有了生態環境,才有茅臺的持續發展 茅臺是遵義市的一張名片,這張名片也是以生態環境為基礎,靠生態來支撐的。 遵義市所轄仁懷市茅臺鎮上的茅臺酒廠,建在赤水河邊,這里也是80年前紅軍四渡赤水中的“第二渡”。 “茅臺酒的品質,除了其獨特的釀制工藝外,離不開當地有機生產環境下生產出來的原生品種高粱,和黑龍江、河南等地的優質小麥,以及沒有受到污染的赤水河水。”茅臺酒廠相關負責人說。 茅臺酒廠建在赤水河邊,為的就是取河水來釀酒。如果河水受到污染,那茅臺酒也就沒有“生存之源”了。而為了保護赤水河的生態環境,茅臺酒廠每年都拿出5000萬元,用于赤水河的生態環境保護。 同時,仁懷市近年來還對酒廠周圍的100余平方公里進行了水土流失治理,退耕還竹20萬畝。 赤水河流域生產的原生品種“紅櫻子”高粱,是茅臺酒的主要原料。從2000年開始,茅臺酒廠直接投資,在仁懷、習水、金沙縣,建立起年產達10余萬噸的有機高粱生產基地。目前,通過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高粱基地已達62萬畝。 一棵竹子改變了赤水人的“生態” 走進赤水,只見溪河兩岸是竹,山坡上是竹,農民的房前屋后也是竹……映入眼簾的全是竹。 “一棵竹子,不僅改變了我們赤水的生態環境,也改變了赤水發展的方式,改變了赤水人生存的‘生態’。”赤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陽冰說,竹子已成為赤水人的“象征”。 國家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后,赤水市開始實行“山上栽竹,石上種藥(赤水的特產金釵石斛),林下養殖(赤水特產烏骨雞)”的立體循環生態農業發展方式。到目前為止,已新種竹80余萬畝,竹林面積達130多萬畝,種植金釵石斛5萬余畝,年出欄烏骨雞500多萬羽。 圍繞種竹,赤水市延伸出二、三產業。首先是引進竹加工企業,建成了“竹循環產業、釀造、特色農產品、旅游商品加工”為主的生態循環工業體系,并通過不斷拉長、延伸竹加工產業鏈,形成了“建材、造紙、竹集成材、竹地板、竹纖維、竹工藝品、竹筍生態食品”等10多個領域、共250多個品種的加工產品,使竹子的開發利用率達90%以上。以竹為原料的加工工業,已占赤水市工業總產值的78%。 圍繞竹子發展旅游業,是赤水轉變發展方式后發展起來的又一重要產業。據介紹,截至目前,赤水全市已建起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4A級景區4個,竹城、丹霞城、休閑旅游度假體驗城等,7個生態濕地和12個高山旅游度假區,以及為旅游服務的4個五星級、12個四星級酒店、30家商務酒店和500家鄉村客棧。全市旅游從業人員已達3萬人以上。近年來,赤水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長均在30%以上。 如今,赤水已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協調統一。從2010年以來,赤水的GDP年均增長17.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0.8%,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30.3%。 一棵竹子,還把赤水的農民留在了土地上。李陽冰說,幾年前,赤水有8萬多農民在外打工,如今,這些在外打工的農民中,已有5萬多人回到赤水,從事種竹及竹加工產業和旅游業。2014年,赤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比貴州全省平均數高出2000余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省的排名中,由以前的84位上升到第26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