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萌芽到火爆,看紅色旅游如何“圈粉”
從萌芽到火爆,看紅色旅游如何“圈粉” 大眾日報 2024-10-12 06:25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紅色旅游氛圍十分濃烈,話題層出不窮。延安、井岡山、遵義、西柏坡等“老牌”紅色旅游城市熱度攀升,吸引諸多游客造訪,感悟精神力量。我省的革命老區也不例外,臨沂沂南縣的沉浸行進式演藝節目《跟著團長打縣城》《重走支前路》火爆全網,網友表示:“假期都結束了,怎么不讓我早點兒刷到。” 近年來,紅色旅游人氣高漲,不斷刷新市場紀錄。據《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3)》顯示,全國紅色旅游接待人數已突破20億人次,紅色旅游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紅色旅游以其獨特的形式和豐富的歷史內涵為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書寫紅色基因傳承的精彩篇章。 探訪革命舊址,緬懷先烈。觀看紅色演藝,感悟革命精神。重走信仰之路,尋覓歷史足跡……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人們接受思想洗禮、補足精神之鈣的同時,也可在青山綠水間悠然自得,獲得與眾不同的旅游體驗。從萌芽到火爆,紅色旅游一路高歌猛進,精品不斷。 紅色文化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革命圣地延安,有機會尋找紅色旅游持續“圈粉”、煥發新氣象的秘訣。 作為新中國的搖籃,延安意義非凡。社交媒體上,來到延安旅行的人們將這一行程形容為朝圣之旅。寶塔山巍巍屹立,延河水奔流不息。順著延河一路走,兩岸滿目蒼翠。寶塔山猶如一座精神坐標,看到它就像回到了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 紅色旅游的底色是紅色。它以紅色資源為內涵,包括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重要舊址、遺址、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紅色資源,重要檔案、文獻、手稿、聲像資料等可移動紅色資源,以及文藝作品、口述記憶等非物質紅色資源。 紅色文化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是紅色旅游火爆的底層邏輯。延安紅色資源深厚,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了十三個春秋,中國共產黨從低谷走向高峰,奪取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也為后人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革命舊址與文物。如今,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南泥灣等,串起游客讀懂延安精神的旅游路線。 還原歷史的每一處細節,重溫紅色故事,深化紅色記憶,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也是紅色旅游的題中之義。 記者看到,在楊家嶺革命舊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其中包括不少自由行游客。中共七大會址的中央大禮堂內至今保持原貌,禮堂后墻毛澤東為大會題寫的主題詞“同心同德”格外醒目。“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開代表大會。”講解員介紹。79年后,越來越多的人專程抵達這里,汲取信仰的力量。 通過探訪革命遺址、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游客更直觀地看到革命先輩奮斗的環境,真切感知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廣大游客對紅色旅游的熱衷與期待,在消費端顯露無遺。年輕人云集的小紅書,有關延安的旅游攻略高達2萬篇。據《2023年上半年度紅色旅游消費報告》顯示,18歲以下出游人次占比16%,18-35歲游客占比50%,35-55歲游客占比20%,56歲及以上游客占比14%,除客群年輕化趨勢外,紅色旅游用戶的親子出游趨勢凸顯,占比36%。 不僅走心,還要入心 紅色文化是歷史選擇的結果,也是歷史創造的結果。紅色旅游的核心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革命精神,接受紅色洗禮,從而達到教育和啟迪的作用。作為中國旅游特有的形式,紅色旅游與一般的享樂旅游不同,具有獨特的發展模式。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金偉認為,紅色旅游的本質是一種精神旅游,是一種具有高度文化內涵的精神性體驗活動。因此,僅靠紅色文化價值吸引游客,采用單純的參觀和游覽,還不足以支撐起這一重要的旅游形式。只有創新紅色文化的詮釋、拓寬紅色旅游內涵與外延,才能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大眾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作為歷史再現的重要載體,場景化的“歷史教科書”,紅色旅游與游客雙向奔赴,駛向了發展的快車道。當然除了延安,不少城市同樣在依托紅色資源等方面,各顯身手。比如,革命紅色老區臨沂提出“以紅帶綠,以綠映紅”,擦亮“親情沂蒙·紅色臨沂”的旅游品牌。其中,沂南縣大力推進紅色+情景演藝,《沂蒙四季·紅嫂》《婦救會》《跟著共產黨走》等沉浸式小院演出創新觀演形式,頗有看點。而此次爆火的《重走支前線》《跟著團長打縣城》,就是由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山東紅嫂家鄉旅游區推出。融合實戰演藝與戲劇情節,游客變演員,景區變戰場,跟隨NPC的腳步,沉浸式體驗全程,瞬間“穿越”到了那個軍民同心、艱苦卓絕的戰爭時代。山東紅嫂家鄉旅游區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透露,《跟著團長打縣城》在國慶期間爆火,每天表演兩場,有1000多名游客參與。 對待紅色旅游要走心,更要關注效果的“入心”,F實中不乏一些短板顯現,有的紅色旅游消費市場比較單一,主要以組織學習、公費學習為主,對于年輕旅游群體的吸引力較弱,活力不足;有的地方開發形式相對刻板,內容呈現、產品供給同質化;還有的地方并未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呈現出碎片化、生硬化特征,宣傳營銷手段落后,整體缺乏競爭力。這些問題如果不重視,將會嚴重阻礙紅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發揮。在這一方面,應該多多汲取優秀項目的經驗。 杜絕千篇一律,煥新“打開方式” 奮力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旅游擁有更多種“打開方式”。在這一方面,延安樣本給出了一些寶貴經驗,杜絕千篇一律的走馬觀花,當地立體、多元的紅色旅游產品與服務為訪游留下了深刻印象,新業態、新體驗、新玩法層出不窮。 在紅色風景之上新增更多消費場景,沉浸式體驗成為延安紅色旅游的主流。在金延安景區,運用AR等技術手段打破時空界限,觀眾一下回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老街景。不僅如此,充分利用現有場地,景區推出了大型紅色沉浸式歌舞劇《延安十三年》,串聯《落腳·延安》《事變·破曉》《百花齊放》《艱苦奮斗》《東渡·解放》《歌唱祖國》六個場景,將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陜北后,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大生產運動、延安文藝座談會、轉戰陜北東渡黃河等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濃縮其中。突破了傳統參觀舊址場館的等說教模式,通過行走式的觀看形式參與,游客獲得了多重感官體驗。“效果很驚艷,像是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情景與教學課,100多個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讓我深度了解延安時期艱苦奮斗歷程。”觀賞完演出,來自江蘇的游客宋斌告訴記者。 拓寬紅色旅游邊界,紅色+研學、紅色+農旅、紅色+影視、紅色+康養、紅色+閱讀等模式,延安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選擇:在南泥灣,川流不息的大巴車送來一個個旅游團。南泥灣的植被覆蓋率已達87%,千畝景觀稻田猶如一幅巨型畫卷,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延安炮兵學院、紅樓干休所等紅色景點煥然一新。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蟲鳥鳴唱,處處好風景?“紅”、賞“綠”,紅色旅游、休閑康養、現代農業融合推進,為“陜北好江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國內第一家新華書店誕生地不遠處,一家“延安中國紅色書店”成為網紅景點,將紅色文化與閱讀相結合,店內采用窯洞、革命舊址等情景化設計,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每天有近千人來此打卡,購買“延安精神”有關的書籍和紅色文化系列文創產品…… 紅色旅游既是精神文化活動,也是價值消費過程。可以看到,由傳統的看文物展覽,轉向深度文化體驗,紅色旅游應該主動融入更多場景之中,延長價值鏈,加強文旅IP及產品開發,牽手不同業態。寓教于游的紅色旅游如何更上一層樓,“圈粉”更多游客,期待更多生動的案例涌現。 。ù蟊娦侣動浾 朱子鈺 于新悅) |
Tags:從萌芽到火爆,看紅色旅游如何“圈粉”
責任編輯:中國紅色旅游網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