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紫瑋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石忠情
漫長的暑假去哪兒好?來一場紅色旅游吧!6月至8月,是東莞“暢游東莞·四季如歌”系列旅游活動的第二季,主推東莞紅色旅游資源,以“不忘初心 重走東縱路”為主題,整合推出了“東江縱隊革命風云”“緬懷革命先烈”“紅色祖屋”“改革開放成果游”4條紅色旅游線路。
現狀:
紅色旅游熱度激增
東莞是廣東省最早建立中共支部的6個縣份之一,也是廣東省8個紅色革命遺址比較集中的地級市之一,有著光輝的紅色文化。多年來,東莞積極挖掘、利用、保護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紅色旅游文化內涵,以創建良好出游環境,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根據紅色旅游的概念和內涵,東莞的紅色旅游景點主要集中在虎門、大嶺山、石龍、石碣等鎮街。其中以鴉片戰爭博物館及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最為經典。6月初,從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出發,200名黨員代表冒雨“重走東縱路”,徒步3.5公里,一同追憶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由此揭開了東莞“不忘初心、重走東縱路”紅色旅游活動的大幕。
“不忘初心 重走東縱路”紅色旅游活動啟動以后,東莞掀起了紅色旅游的新高潮。整個6月,東莞紅色旅游景區接待人數激增,“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等紅色出游活動成為熱潮。
內容:紅色體驗更加豐富
本季紅色旅游有一個活動關鍵詞:重走東縱路。紅色旅游與“徒步”的結合,是本季紅色旅游的一種大膽創新。
感受紅色旅游文化,參觀革命歷史遺跡,是紅色旅游的主要內核。但是,如果僅停留在“講解”的環節,從體驗效果上看遠遠不夠,還需要借助互動性元素,才能更符合當下尤其是年輕人的需求。東莞旅游局表示,此次將紅色資源與團隊建設、企業文化打造融合在一起,使得紅色旅游線路更加有內涵、有內容。這是東莞紅色旅游的一種創新思維。
比如紅色夏令營的操作方式多是借助“任務書”這個道具,將參觀與任務相結合。如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遺址,導游會安排游客參與油印報紙、傳遞戰地信息、學習包扎傷員等,將紅色旅游的參觀學習變成真實體驗。如此一來,互動體驗變得更加深刻,會內化成游客的一種記憶,甚至一種行動。
而在重走東縱路上,“徒步”的環節增加了參與性,活動還設置“自拍場景”、現場互動等。一次300人的活動,通過參與者的轉發,到達率可以達到30萬以上。種種創新的嘗試,讓參與者能更主動地完成一次紅色文化的盛大傳播。
東莞青旅總公司總經理李欽源此次參與主推紅色旅游線路。據其介紹,今年紅色旅游與往年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在于,4條紅色旅游線路成功將歷史遺址與改革發展成果結合、紅色主題與城市規劃建設結合,既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又充分展示了市情新貌并融合旅游風景區,寓教于游。
“這樣我們旅行社操作和實施起來,有很大的空間,通過對線路的整合和開發,納入新的互動元素,讓紅色之旅具有了更豐富的體驗,紅色資源的傳播與教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李欽源說道。
據了解,為了促進紅色旅游發展,推動紅色文化傳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東莞旅游局還創新聯合韶關、郴州、贛州的旅游部門,建立起“粵湘贛三省四市紅色旅游聯盟”,共同推廣紅色旅游文化,從一個更寬的角度提升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教育價值。
紅色旅游路線
線路一:
“東江縱隊革命風云”旅游線
利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遺址群,以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作為主體,整合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等系列抗戰遺址,融合大嶺山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資源。
沿線景點主要以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為中心。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占地面積53319平方米,展館建筑面積3989平方米,館舍建筑氣勢恢宏,樓頂設觀景臺,可盡覽大王嶺抗日古村落、百花洞戰場和大嶺山鎮新貌。設有《東江鐵流,南粵旌旗》東縱歷史主題陳列、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復原陳列、國防教育展覽三個基本陳列,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見證地,以及當前廣東省規模最大、布展水平最高的抗日戰爭類紀念館,同時也是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廣東省黨史教育基地。
線路二:“緬懷革命先烈”旅游線
以東莞人民公園紅色革命遺址群為依托,整合東城榴花公園紀念景區,融合周屋創意稻田農業旅游資源。
東莞人民公園是莞邑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始建于1913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園內保存著多處紅色革命遺址,有東莞革命烈士紀念碑、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成立遺址、東莞抗日亭碑、東莞青年抗日同志會遺址等,是廣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和東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線路三:“紅色祖屋”旅游線
整合常平橋梓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洪梅莫萃華故居等紅色文化遺址,融合常平隱賢山莊健康游、麻涌華陽湖濕地公園鄉村游旅游資源。
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位于常平鎮橋梓村周氏宗祠,占地300平方米。1927年4月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轉入地下活動。是年秋,中共東莞縣委成立?h委機關設在周氏宗祠,繼續領導東莞革命活動。2004年1月,被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中共東莞縣委舊址陳列館開館,2017年,被公布為東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線路四:“改革開放成果游”旅游線
整合高埗大橋舊址、市展覽館等反映改革開放成果的元素,融合可園博物館文化游資源。以高埗大橋舊址、東莞展覽館、可園博物館為主要旅游路線。
高埗大橋舊址1981年動工興建,1984年1月27日建成通車,全長169.36米,寬12米。該橋是全國第一座“集資建橋,過橋收費”的地方公路橋梁,在全國開創了運用市場經濟手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先河,是東莞和廣東地區體現改革開放精神的重要物證和一個時代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