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飛君
昨天11時,思南書局3樓,一名年輕男士拿著印有7種語言表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明信片,在同樣寫有這句標語的一面墻前拍照留念。這里,“從布魯塞爾到上海——《共產黨宣言》170周年主題展”正在展出。從思南書局出發,步行800多米就可以到達淮海中路567弄漁陽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如今已廣為人知,參觀者絡繹不絕。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革命文化傳承好,是每個上海人的使命與責任。”黃浦區相關工作負責人說,2016年以來,按照市委宣傳部“開天辟地——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的部署要求,成立了區推進小組。黃浦區深挖紅色基因,“區域內已查明的革命遺址遺跡有127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0家,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從布魯塞爾到上海”
從4月23日至5月22日,思南書局添上了一抹紅色。踏著木樓梯走上3樓,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等主辦的這個主題展,以真理的“足跡”“風采”“底色”“味道”四大板塊,展出了多語種的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共產黨宣言》與思南街區有著特別的地緣情結。1848年2月,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在布魯塞爾天鵝咖啡館誕生;72年后,中國青年陳望道,在上海漁陽里,在同道們的鼓勵下,將《共產黨宣言》完整翻譯成中文。1920年8月,由陳望道翻譯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作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在上海出版并傳播于中國。正是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產生了改變中國歷史的偉大動力。
從布魯塞爾到上海,呈現了“真理的足跡”。從展覽中可以看到,有關《共產黨宣言》的歷史事件,如各語種初版的問世,以時間為脈絡在地圖上逐一顯現,直至其光輝遍布全球。“真理的風采”部分集中展示了偉人的圖片、生平事跡等,“真理的底色”部分匯總展示了 《共產黨宣言》的珍貴版本,包括朵云軒木版絕版印刷收藏本、韜奮紀念館歷史藏本、多語種《共產黨宣言》及相關紀念郵票等,而“真理的味道”部分集中展示了30余種最新版多語種 《共產黨宣言》,并結合市民新的學習需求,提供相關主題衍生文創品與文化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在觀展現場,5元一張的明信片很受參觀者的追捧。
“紅色”在生長
早上10時,站在淮海中路567弄門口看漁陽里,只是一處普通的居民里弄。但順著弄堂走上幾步,右轉進“漁陽里6號”,已經有四五十人在參觀,聽紀念館的解說員一一講解歷史。 下轉◆5版 (上接第1版)記者了解到,參觀者中還有一個專門從珠海到上海來“走紅色路線”的團隊,他們前一日去了一大、二大會址,當天的第一站到了漁陽里。年輕女孩瑤瑤說,以前到上海就很喜歡新天地附近的街區,這次才知道附近匯集了這么多的紅色地標。
確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早期共產主義者就在上海展開了有聲有色的革命啟蒙運動,其中大部分“第一次”就發生在今天的瑞金二路和淮海中路街道片區。為此,最近瑞金二路與淮海中路街道在黃浦區委組織部、宣傳部的指導下,整合區域內紅色資源,為兩個區域內的黨員提供“紅色起點,不忘初心——情景移動黨課”。上個月底,40余名黃浦區黨員組成的8支隊伍來到漁陽里,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提示將《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團中央機關舊址、周公館、中共一大會址等在淮海—瑞金街道轄區內各處紅色地標串聯起來。學員們還通過角色扮演、線上答題和線下探索的方式對移動黨課做了拓展延伸。在漁陽里6號舊址,他們換上了上世紀20年代的道具服,模擬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成立和外國語學社學習的場景。在陳望道當年講解《共產黨宣言》的課堂里,品讀革命故事,感受經典傳承,銘刻紅色記憶。
讓紅色印記活起來
“黃浦區既是黨的誕生地所在區,也是共青團的發源地、國歌的唱響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獨一無二的紅色資源和悠久綿長的革命文化構筑了黃浦的城區底色。”在黃浦區黨史研究室主任張健看來,紅色資源一直存在,如今更是隨著發掘的深入而被激活。
黃浦區系統梳理革命遺址遺跡的資料檔案,逐步建立數據庫。此外,為了盤整激活資源,各個部門都在結合自身特色,設計與紅色地標融合的活動。比如,黃浦區委宣傳部聯手市旅游局等單位,定制一大會址周邊“紅色一公里”等紅色微旅行線路;黃浦區體育局和黃浦區社會體育指導協會正在策劃“黃浦區紅色之旅城市定向活動”,通過情景體驗、公益騎行、線上直播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黃浦這片熱土上的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
《共產黨宣言》170周年主題展呈現“真理的足跡”,在陳望道課堂里感受經典傳承
《共產黨宣言》170周年主題展呈現“真理的足跡”,在陳望道課堂里感受經典傳承“紅色印記”在黃浦街區活起來2018年05月11日 01 :要聞 稿件來源:本報訊 |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