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簡牘博物館--湖南研學旅行基地 長沙簡牘博物館位于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號,成立于2002年,為副縣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隸屬于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長沙簡牘博物館是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于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全館占地30畝,主體建筑面積14100平方米,綠化廣場8000余平米。館舍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天井型內庭和黑白外墻設計,具有中國現代園林建筑風格。
1999年,長沙簡牘保護研究中心項目正式批準立項。2000年6月8日館舍動工興建,2002年11月16日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式批準成立,2003年底基本完成土建工程。2005年底完成裝修和陳列布展工作。2005年12月26日~2006年1月3日,試對外開放9天。2007年 11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
長沙簡牘博物館藏品主要為1996年10月長沙走馬樓J22號古井出土的14萬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1997年5月長沙五一廣場西北側科文大廈工地出土的數百枚東漢簡牘和2003年10月長沙走馬樓J8井出土的2千余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以及1993年發掘的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簡牘、青銅、漆木、書畫、玉石、金銀等文物約3500件。
長沙簡牘博物館各功能區設計完善、布局合理。有獨立中央空調系統,雙向配、供電系統,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統。在安全保障方面,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庫房采用恒溫、恒濕設備;在館內各重要部位安裝電視監控系統、震動報警系統和巡更系統,所有功能設備均與長沙市公安局110報警中心聯動。
長沙簡牘博物館基本陳列名稱為《文明之路——長沙簡牘博物館基本陳列》,該陳列由四個部分組成,《三國吳簡》系統介紹三國吳簡的形制、內容及學術界對該批簡牘的研究成果,重點展示吳簡中關于賦稅、籍薄、司法、戶籍、職官、紀年等主要內容,通過復原、動漫、宣傳片等形式再現了古代簡牘制作、生活及簡牘發現、發掘場景。《中國簡牘》部分主要通過圖文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按時代序列介紹了戰國至魏晉時期各地區簡牘發現與研究的主要成果,使觀眾能能清晰了解我國簡帛學發展歷程。《世界文字載體》部分主要介紹世界各地自古以來文字書寫載體的基本情況,使觀眾充分認識作為文明基本要素的文字在世界各地的承載與傳播。《中國簡牘書法》部分主要以圖版形式介紹我國簡牘書法的演變、發展和成熟過程。
我館的主要輔助陳列為《長沙出土文物精華展》。該展覽由《青銅神韻》、《湘楚瑰寶》、《兩漢遺珍》、《瓷釉華彩》四個部分組成。《青銅神韻》介紹長沙寧鄉地區出土的商周時期青銅器,向觀眾展現了商周時期中國三大青銅器主要出土地點之一的寧鄉青銅器的重要發現和歷史地位。《湘楚瑰寶》重點介紹春秋晚期以來,長沙作為楚文化的又一個政治、軍事中心,歷年來出土大量該時期的精美文物,著重介紹成套銅陶禮器、手工業制品和祭祀用器。《兩漢遺珍》主要介紹長沙地區出土的兩漢時期長沙國的精美文物,該部分展品以吳姓和劉姓長沙國王室墓地出土的玉器、漆木器、簽牌、印章等為主。《瓷釉華彩》部分主要介紹享譽國內外的長沙銅官窯的情況。該部分展品豐富,突出展現了長沙窯作為我國釉下多彩的發源地和唐代重要外銷瓷的主要特色。在展廳的最后部分,我們引進了個人收藏家對長沙窯瓷器的個人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