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將成湖南中小學生“必修課” 將建設一批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精品線路 堅持“普惠公益”,確保每個學生均等參與 本報1月10日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后,研學旅行將正式納入我省中小學生教育教學計劃。記者今日獲悉,湖南省教育廳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要求開發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納入教育教學計劃 《意見》提出,各中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象。學校根據教育教學計劃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一般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一般在學期中安排,盡量錯開旅游高峰期。 同時,研學旅行課程是體現研學旅行教育性的核心。要根據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具有湖湘特色的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研學旅行課程由教育部門負責審定,由研學旅行組織實施人員使用,不得面向學生編制發放教材。 研學旅行必須在學校帶隊老師的指導下,由具備專業能力的研學導師組織實施。 建一批研學旅行基地 《意見》要求,各地教育、文化、旅游、共青團等部門、組織密切合作,根據研學旅行育人目標,遴選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省級教育部門將會同相關部門探索建立基地的準入條件、服務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命名一批省級研學旅行基地,并對入選的基地實行定期評估驗收和動態管理。 為規范研學旅行組織實施,《意見》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探索制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規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應提前擬定活動計劃并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從活動的計劃準備到組織實施,全程應公開、透明、可監督,保證學生利益保證家長選擇權和知情權,加強學生和教師的研學旅行事前培訓和事后考核。 此外,建立安全責任體系也是研學旅行的重要一環。《意見》要求要堅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記者 黃京 實習生 張娜 費用 貧困家庭學生費用減免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要求研學旅行堅持“普惠性”和“公益性”原則。應面向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全體學生,保障每個學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參與機會,同時不得開展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家庭學生要減免費用。 要求各地可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措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經費,探索建立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交通部門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嚴格執行兒童票價優惠政策,鐵路部門可根據研學旅行需求,在能力許可范圍內積極安排好運力。文化、旅游等部門要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減免場館、景區、景點門票政策,提供優質旅游服務。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會同教育行政部門推動將研學旅行納入校方責任險范圍,鼓勵保險企業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對投保費用實施優惠措施。鼓勵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形式支持開展研學旅行。 觀點 研學旅行不同于“春秋游” 去年秋季,三湘都市報記者采訪發現,多所學校將“秋游”升級為“研學游”(詳見本報2017年11月17日A09版)。博才咸嘉小學校長陳艷萍認為,研學游跟以往春、秋游最大的區別在于:孩子們是帶著“任務”而來。比如,在去植物園之前,老師會要求學生提前查找資料,了解植物的特性,在活動結束后還要把旅行中掌握的知識總結出來,寫出觀察日記。 中南大學第二附屬小學校長肖慧也表示,研學旅行不同于“春秋游”活動,應該注重公益性、安全性、教育性。“研學旅行主要趨勢是不同學科的課程融合,需要旅游行業和教育行業共同商討、研究制定研學旅行的課程標準。必須要做到‘行前有準備、行中有研究、行后有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