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的研學旅行的形態都有所區別,日本是一種學校為主導,修學僅僅飾這種模式,而美國就是2C交流模式。在11月7日以“依托研學旅行 實踐核心素養育人體系”為核心議題的圓桌論壇中,幾位嘉賓積極地暢想了中國特色的研學旅行未來會是什么樣的。 西安市教育局副巡視員田征表示在政府的指導下,應該學校組織社會參與,他認為研學旅行教育行動是意思教育的改革、改進和改變和新的事情,但有一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清楚的,圈養式的教學必須改變,教育改革必須是全社會的改革,不是教育一家的事情。任何一項改革都必須系統設計,才能使改革真正是積極的實踐,創新的實踐,校園的實踐。有人說大家都這樣認為,研學旅行是一個高利派、高風險的一種教學行動。但是西安的四年來的沉淀,感受到研學旅行是高品質的教育,高附加值的教育。西安把學生的綜合素質,或者研學旅行已經作為一個考試科目,完全納入到中考招生的錄取總分。有50分、70分發展到現在的100分。西安是教育部首批研學旅行試點市,有先試點到全面推開,兩批次的確定了166個試點學校,進而在小學、初中、高中全面推開。截至現在,有1000多所學校參與了這項活動,有60萬學生參加了這樣的活動,西安的做法已經基本上形成了研學旅行改革工作的一種實踐,也基本建起了工作的運行機制,大概是7個方面。7個方面的工作機制。一、政府指導,政府發布文件,協同推進旅游人次,交通、公安,全面配合來為學生,為后代的健康成長搞好服務。另外,財政支持。其實我已經列入財政的專項資金。再一個,從教育利害來講,基本上實現了研學旅行的課程化,研學旅行就是明確路線,再一個就是接待、服務也有一種制動,也形成了一種工作機制。安全保障的工作機制還有評價激勵一種工作機制。這樣西安研學旅行工作,應該是得到了全社會的支持。特別是政府的指導,市長,主席,各部門都是承認的,教育和旅游是牽頭單位。 北京市海淀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馮軍則表示:“我想不做具體的問答,因為發展的平衡最基本的特色就是百花齊放,各得其所。我覺得剛才講事上牽頭兩個部門主抓,教育和旅游,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我們為什么需要這樣?我回頭會給老師請教,是否走到海淀?是否感受海淀的高端旅游,高端也是旅行。除了前面講的以外,還有一個數據就是我們的院士,但是別忘記把院士背后展示的是海淀所擁有的強大的中國最強大的大腦的集團。這個創新高地,它是一個創業高地。我選擇一個點,剛才已經講了建立了中小學包括初中一些東西,那么我們講的品牌是這樣的,我們產品是3—100歲全都有。100歲是虛的,既有孩子也有成人的。孩子怎么來的?孩子通過研學旅行找到自己的方向幸福成長,也意味著幸福生活的故事,對于大人在講一個故事。大家知道圓明園現在是遺址,我們郭教授帶著團隊20年把圓明園數字復原,如何把它和研學旅行結合起來?他們做了很好的嘗試,把數字資源拿出來編成了歷史也有范兒研究產品,讓孩子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能看到歷史的原貌,還能夠看到現代的復原科技的內容。我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樣對于孩子如此高端的,如此接近實戰的更加頂級的團隊能夠參加這種旅行對他的一生帶來怎樣的變化。所以我想說研學旅行體現高端的研學旅行,體驗最先進的旅行請到海淀來。現在旅行講線路,我們已經不講線路了。已經把所有的現在校本需要的內容做成500個模塊,只要你們需要可以點菜吃,可以自主選擇,而不僅僅是看某一條線路,可以自主選擇,根據自己的需要。所以講為什么沒有中國特色?中國特色是需要有用的高端的,前端的。” 山東省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長韓鳳舉提出,不光學知識,另外通過這幾天培養他們集體意識,能夠互相幫助這種責任意識,對以后成長,個人成長應該有很大的好處。 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曹鵬程以為北京為例指出研學旅行的特色,北京優勢是科技教育,北京有的91家普通高校,150余家科研院士,175家公立博物館,還有文化遺產。就作為科技教育文化,這是最為研學旅行重點。第二,做好服務。研學旅行做得好也好,不好也好,很重要的一點可能現在責任太大了,安全責任太強。根據政府機關也好,還是企業也好,如何把校長顧慮降到最低。能不能通過保險形式或者其他一種形式,聽著保障,對于消除各位校長的擔心,這方面也是下一步的責任,如何跟保險單位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務,能不能長期探索一些新的保險險種,更好的做好這方面的服務。第三,打造非常有特色的有優勢的產品。就像剛才馮主任談到,作為北京來講我們將會積極的培育更多的有特色的研學旅行這方面的平臺和企業。 “我的看法是研學旅行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不可替代的一種方式。它的一種是被大勢所趨發展起來,發展起來一定需要制度化,有制度保障。還有有常態化;另外還有多樣化發展;這就是發展未來的趨勢和特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云曉表示。
四川省鄰水實驗學校校長劉強佳結合自身學校暢談了他的看法:“05年開始學生的研學旅行活動到現在已經有1萬多人次參加了世紀明德教育以前組織的活動,我們主要以這種形式,一個是開展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二是加深人文文化資源。開展在家鄉,在自然保護環境。三是每年組織學生走路觀念,培養學生鍥而不舍這種品質。四是開展立志修學活動,跟世紀明德合作。每一年組織上千的學生開展了五條路線就是北京、上海、陜西、渤海等激發學生的凝聚力。五是也是世紀明德合作的,明年的寒假國際合作,我們從09年開始做。這幾年已經組織了上千名的學生到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港澳進學校進家庭開展中外文化交流,這樣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提升國際競爭力。六是我們12年開始從高中組織了京津冀名校體驗活動,剛剛一個學生我們組織起來到北京的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河北等名校地方感受名校魅力,我們說的是以名校制度做名校人。七是學科夏令營,學科素養有創新意識這種學生我們組織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還有其他知名高校參加他們學科下面的組織,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追求卓越這樣的品質,讓大家做的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