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幢普通西式樓房,房子的主人——鄒韜奮,原名鄒恩潤,“韜奮”是他在1926年主編《生活》周刊以后的用的筆名,“韜”意韜光養晦,“奮”意奮斗不懈。韜奮青年時代曾就讀上海圣約翰大學文科。圣約翰大學為美國人開的教會學校,創建于1876年,是上海最早的大學。現為華東政法學院,韜奮樓和韜奮塑像是該園的標志性建筑。
54號故居仍保持著20世紀30年代的原貌。它是韜奮一家1930—1936年居住的地方。歲月匆匆,小樓依舊。底層是會客室,韜奮常在這里與戰友們商討國家大事。壁爐上掛著韜奮母親的畫像。右邊墻上掛的是南通末代狀元張謇抄寫唐代詩人的一首詩,它是韜奮夫人沈粹縝親手刺繡的。不足7平方米的亭子間,是韜奮的工作室。一張寫字臺,三架書櫥已占滿了整個屋子。書櫥里擺滿了英文書籍,寫字臺上陳列的紙和筆等文物,見證了當年韜奮在這里寫下了無數篇一針見血的社會評論;在這里他與宋慶齡、魯迅等戰友書信來往;在這里編譯出《革命文豪高爾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