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縣沙田鄉惠同廊橋
又名惠同橋,位于沙田村境內,始建于清朝光緒9年。民國十六年,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長兄玉書倡修茶亭于其上,故后也稱惠同茶亭,今定名惠同廊橋。 坐在茶亭,憑窗眺望,遠方黛山隱約,是處流水潺潺,村莊里桃紅柳綠,田野中麥青花黃,盡收眼底,好一幅江南山水風光。徐徐細風輕拂,室內茶香正濃,或舉杯作賦,或三五閑談,或看古戲、評時事,或靜心喝茶,茶香清淡,入口神怡,細賞“小橋流水人家”之景,好一幅悠閑自在的生活。 廊橋名人足跡與傳說 ① “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毛澤東讀書筆記 《講堂錄》)。1917年暑假,毛澤東邀請蕭子升一起從長沙楚怡學校出發,蓄著短發,布鞋雨傘,紙筆隨身,不帶分文,橫渡湘江,向西步行,他們游遍了縣城的香山亭和回龍山的白云寺后,便直奔向沙田鄉的杓子沖何叔衡家。 二天后,在趕往密印寺途中,與何叔衡、蕭子升在此茶亭小憩,探尋救國大本大源;看到橋上對聯,一時詩興大發,與蕭舉杯對賦;在此還留下了“游學”文人“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美言。 ②1927年初,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時來沙田,在茶亭內與百姓親切交談,聽取了當地群眾的心聲,為寫《農民考察運動報告》收集了材料; ③廊橋結義:何梓林(民國初少將、孫中山先生的侍衛武官)、何叔衡、姜夢周、謝覺哉、王凌波、夏果雅(清未寧鄉反封建領導人)等六位革命同志情趣相投、志同道合,在茶亭內以茶當酒,結為盟兄弟,誓“以民族事業為已任,共同尋求救國之真理”。 ④六十年代謝覺哉回鄉,特意來到惠同廊橋,并叮囑家鄉人民保護好這座古橋。 |
Tags:寧鄉縣沙田鄉惠同廊橋
責任編輯:中國紅色旅游網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