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足球联赛|nba历年总冠军|波尔图vs沙维什|女篮直播中央5台现场直播|欧洲国家联赛时间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毛澤東故居 劉少奇故居 彭德懷故居 賀龍故居 楊開慧故居 雷鋒紀念館
中國紅色報道
湖南紅色報道
中國紅色視頻
中國紅色景區資訊
中國旅游新聞
我要投稿
芷江受降紀念坊
2016-05-17 10:09:52 來源: 作者:湖南紅色旅游網 【 】 瀏覽:429次 評論:0

芷江受降紀念坊

芷江受降紀念坊

        芷江受降紀念坊
        湖南芷江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坊,位于芷江七里橋磨溪口受降園內,離縣城七里之路。是華夏大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紀念二戰勝利的紀念物。抗日戰爭勝利之時,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參謀總長蕭毅肅、參謀副總長冷欣、美軍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等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侵華司令官岡村寧次的代表今井武夫、橋島芳雄、前川岡雄等來芷江,在芷江七里橋向中國政府請降,為紀念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完全的徹底的反對法西斯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勝利,第一次接受帝國主義的請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國民政府決定修建了這座受降坊。1946年,國民政府擬在芷江受降的地點,建一座5400平方丈的受降公園,只是后來僅撥款在原受降簽字的房側修建“受降紀念坊”,1946年興工,1947年2月竣工。這座坊為四柱三拱門血字型牌坊式建筑,通高8、5 米,全寬10、64米,中拱寬3 米,門洞高3、5 米,坊基為水泥澆筑,上砌磚柱,四方形,水泥敷表面,柱面各邊寬11、6米,坊上水泥柱上刻有蔣介石、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等國民黨軍政要人的題詞、題聯。

        湖南芷江受降紀念坊,是當時四萬萬中國人民用意志和血肉之軀筑起的抗戰勝利凱旋門。1995年8月12日法國《歐洲時報》、1989年2月上海《旅游天地》將芷江受降坊稱為中國“凱旋門”,為全世界六座著名凱旋門之一。(按建筑時序列,分別為:羅馬、柏林、米蘭、巴黎、芷江、平壤)。作為中國抗戰勝利和二戰勝利的建筑物,稱得上是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座歷史豐碑。芷江受降紀念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是罪惡滿盈的日本侵略者最終走向滅亡的地獄之門,是中華民族偉大不朽的歷史豐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

        現在看到的這座馳名中外的抗戰勝利受降紀念坊,是1985年9月重新建成并對外開放的(原坊于文革期間被毀)。受降紀念坊朝東修建,意味著日本是從東向我國投降。受降紀念坊為四柱三拱門式建筑,保持了特有的民族建筑風格,顯示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它高8.5米,寬10.64米,厚1.1米,青磚砌就,水泥為底,鑲嵌明山石,正面刻有蔣中正、李宗仁、于右任、何應欽、孫科、楊化育等人的題詞、題額。大家請細看,這座紀念坊為一“血”字造形,這其中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中華民族取得全面勝利,是用3500萬同胞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告誡人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二是“血”字形石坊作為一座警世碑,時時警示我們不要忘記歷史。題詞人中的楊化育為何人?他所書寫的“受降紀念坊”五字何以能和蔣介石的題額“震古爍今”并駕齊驅呢?這是因為芷江受降這一歷史事件的發生為世人矚目,不僅當時國內各大報刊作為頭條新聞報道,國民黨中央政府還曾計劃將貴州、四川、湖南毗鄰的31個縣或25個縣劃為和平省或芷江省。在計劃中,和平省的省府定于芷江,并把省城建成占地70平方千米的受降城,在城中劃地90畝建受降公園,總計撥款286億法郎,由原湖南省主席王東原和芷江縣縣長楊化育負責實施。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所撥專款未能到位。在這種情況下,有強烈愛國心的楊化育先生毅然承當起修建受降紀念坊的重任,派人拆掉芷江城墻的磚頭,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了象征中國近代史上抗擊外辱取得巨大勝利的紀念碑。芷江人民為了讓后人記住楊化育先生的不朽功勛,才特別將其所書大字與蔣介石題額并駕齊驅。

        紀念坊后面的上方題額“萬古流芳”四字,是由當時湖南省主席王東原所題。其中的“流”字少了一點,這是因為這四字書法為老顏體,這種字體顯得特別蒼勁有力,象征抗戰勝利的豐功偉業。但當地民間也有一種說法,說這是王東原故意寫錯的,寓意為希望中國從此不再遭受外患,流血少一點。這種說法是否可靠姑且不論,但它確實反映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真摯愿望!

        “受降紀念坊記”的216字銘文,闡述了日本軍國主義投降的歷史背景。

        中聯為何應欽將軍所題。何應欽于1945年8月19日來到芷江,他來的主要任務一是全權負責芷江受降,二是布置全國戰區行政長官接受日本投降事宜。何應欽主持了芷江受降,感到是其平生最大的榮幸,寫下了這副頗具文采的題聯:

名城首受降實可知扶桑試劍富士揚鞭還輸一著

勝地倍生色應推倒銅柱記功燕然勒石獨有千秋


        上聯中的“富士”、“扶桑”指的是日本,它的意思是說不管日本軍國主義如何驕橫霸道,窮兵黷武,怎么叫囂著三個月亡我中國,但芷江受降的事實證明了日本軍國主義最終敗在中國人民的腳下;下聯的“銅柱記功”是指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立下銅柱以紀念南征勝利,“燕然勒石”是指東漢竇憲破北單于,在燕然山刻下石碑歌頌功德,意思是:竇憲、馬援等前人創下的偉績雖功不可沒,但同中華民族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相比,大大遜色,芷江受降是中華民族史上抗擊外辱最偉大的壯舉。

        芷江受降城建在七里橋舞水河畔。歷史就是這樣,從盧溝橋開始,到七里橋結束,都與“橋”聯系起來,難道這里面蘊涵這一種神奇的東西嗎?也許只有神通戰爭史的學者才能明了其中的奧秘。

        “受降紀念坊”題聯


        正面    中門上端橫額: 震古鑠今 (蔣中正題) 
                   中門下端橫額: 受降紀念坊 (楊化育題,時任芷江縣長) 
                   東拱橫額: 布昭神武 
                   西拱橫額: 武德長昭 
                   中柱題聯: 克敵受降威加萬里 
                                       名城攬勝地重千秋 (蔣中正題) 
                   側柱題聯: 得道勝強權百萬敵軍齊解甲 
                                       受降行大典千秋戰史紀名城

        背面    中門上端橫額:蔚為國光 
                   中門下端坊記: 芷江受降紀念坊記 
                   東拱橫額: 光昭史跡 
                   西拱橫額: 丕振天聲 
                   中柱題聯: 舞水明山祥啟中興永志受降三楚地 
                                       國家民族奮平外患還期耀德五洲畔 

        側柱: 我武自維揚滄海依然歸禹貢 
                     受降昭盛典神州從此靖煙塵 (白崇禧題)

        芷江受降紀念坊記 
        我國崛起東亞,巍然五千年矣!立國精神,原在大同。睦鄰柔遠,扶弱繼絕,斯為幟志。清季甲午以還,東鄰日本,肆蠶食野心,強偂我臺灣、琉球,而東北數省亦浸假受銼見告。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肇釁,我最高統帥國府主席蔣公曾宣示:和平未到絕望,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后關頭,絕不輕言犧牲。忍讓為國,于茲可覿。然敵未悔禍,驕逞其兵,以三月即可亡我。我為所迫,遂起全面抗戰,顧敵侈志,欲爭霸環球,微僅在我一國已也。既美英蘇各友幫與我同盟,德意瓦解,敵又以湘西之戰失利,本土為美彈所震,乃袒服請降。

】 【打印繁體】 【投稿】 【收藏】 【推薦】 【舉報】 【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
帳號: 密碼: (新用戶注冊)
驗證碼:
表情:
內容:
湖南紅色點擊榜
新聞
旅游
住宿
歷史
湖南紅色旅游新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