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福村位于總市辦事處東北部,臨近楠市、洪觀等地,盡管位置偏僻,因東西南北均有古道相連,交通較為方便。自北宋末年劉肇先自江西來藍卜居于此,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村名劉景福,乃因劉肇先第十八代裔孫時,全村只剩劉景福一人,后來才逐漸繁盛的,其后人遂以劉景福命名其村,原村名反鮮為人知了。1934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經(jīng)過藍山時,一方面的第一軍團主力、第五軍團大部分曾路過或駐扎在劉景福村。紅軍在經(jīng)過和駐扎該村時,宣傳了土地革命的思想,激勵了當(dāng)?shù)貎擅嗄陞⒓蛹t軍,在劉景福村播下了革命火種。并留下了“紅軍橋”、“紅軍屋”、“紅軍洞”、“紅軍哨所”、“紅軍亭”、“烈士墓”等紅色遺跡和“打土豪”、“一個半人參軍”、“稻草救紅軍”等流傳至今的紅色故事。 紅軍橋。劉景福村前臨疇野,后枕秀巒,環(huán)境清幽,景色旖旎。一條小河自北向南在村前淌過,數(shù)座石山聚云疊翠于村后雄峙(此即藍山著名的三砠巖,又名曜巖)。河上風(fēng)雨橋一座,單拱,石色斑駁,苔痕遍布,應(yīng)是明清時古建筑;上有木亭,紅軍過境時多曾憩息于此,村人稱之為“紅軍橋”。今木亭已毀,村人建有新亭。橋邊古樟一株,兩人合抱不交,樹冠廣覆,郁郁蔥蔥,斜向河中。石橋上游數(shù)十米,還有一座紅軍橋,村民稱之為“紅軍渡”,是紅軍當(dāng)時親手建成的“橋”:搬來七八個舂臼般大小的河石,參差置于小河之中,用于大部隊行軍的分流。村人珍惜,至今保留。 紅軍屋。今日劉景福村,新樓鱗次櫛比,環(huán)繞著村中青磚黑瓦的古屋。據(jù)村人言,這些古屋當(dāng)時住滿了紅軍,且里里外外寫滿紅軍標語?上Ъt軍走后,國民黨地方政府嚴令洗刮,以防“赤化”,且對保存標語者以通匪論處,因而那些標語現(xiàn)在所剩無幾,F(xiàn)只在一棟泥磚砌就的四方三間的廳房大門左側(cè)留有四幅。雖經(jīng)填寫,仍存原味。據(jù)說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小紅軍的手筆。共四條:“農(nóng)民起來實行土地革命/打倒賣國賊國民黨/消滅國民黨軍閥/農(nóng)民起來打土豪劣紳”,字體平實稚嫩,無標點,但前面三條皆有落款:“政紅宣”。查紅軍長征資料,江西中央紅軍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時,為保守軍事機密,封鎖消息,自1934年10月15日始,紅軍各部隊、機關(guān)都隱蔽了原來的番號,一律使用代名:軍委為“紅星”,一軍團為“南昌”,三軍團為“福州”,五軍團為“長安”,八軍團為“濟南”,九軍團為“漢口”。下屬各師、團均有代名,“紅政”屬何師團,待考。由于這是解放后該村“碩果僅存”的標語,村民對此十分愛護,其屋常是鐵鎖把門,又因此屋是紅軍首長們住過的,因而村人稱之為“紅軍屋”。
紅軍洞。紅軍過境時,劉景福村只有百余人,住房很少。于是在村民的指引下,許多紅軍住進了村邊的巖洞---七十八洞。劉景福村附近巖洞眾多,幽深寬闊當(dāng)數(shù)“七十八洞”為最。筆者問洞名來由,劉長太老人說,父老相傳,仙人于湘南點洞,數(shù)到此為七十八,故謂。此洞也叫仙蛇洞。村民劉宏紹親見洞前小道上一蛇橫陳,粗如電桿,黑如墨碳,幾被嚇壞。一次,此蟒下河飲水,見人來而驚竄,菜地上一擔(dān)尿桶,兩底皆崩。村民于洞中曾拾得蛇鱗,極大。因而此洞又叫“仙蛇洞”。后因紅軍曾住,遂稱“紅軍洞”。洞前巨石塞口,如龍含珠;洞中怪石嶙峋,姿態(tài)萬千。石鐘乳滴成的石柱、石筍、石蓮、石瀑、石人、石桌,目不睱接,且色彩繽紛。洞內(nèi)多蝙蝠,懸于崖上,憨態(tài)可掬。據(jù)說下有陰河,但我未見。 紅軍哨所。在村東北的高嶺頭,鄰近塔水李家。紅軍入駐該村后,迅即于該山設(shè)哨所,挖戰(zhàn)壕,以警戒嘉禾方向之?dāng)常瑧?zhàn)壕至今依稀可見。當(dāng)時村民劉秋林曾多次為哨所紅軍送飯。 紅軍亭。即牛角沖涼亭,在劉景福村東面里許,兩條古道交匯于此。涼亭大約建于清光緒年間,石質(zhì)方柱,木梁黑瓦,今存半亭。紅軍過境時,曾于此憩息,一掉隊紅軍戰(zhàn)士在此遇害。其墓在距亭數(shù)十米處,村人刻有碑。 烈士墓。劉景福村附近有四座烈士墓。犧牲的都是掉隊紅軍。兩人病死,兩人遇害。其中一個殺害紅軍的兇手為蔣XX,在解放后人民政府全面調(diào)查殺害紅軍事件時畏罪自殺,吊死于大封家河邊樹上。四紅軍烈士尸骨均為劉景福村村民埋葬,均立有墓碑。 打土豪。“紅軍是淡黑的時候進村的,”八十七歲的劉義祥老人如是說,“村里人大部分都躲出去了,少數(shù)老人和窮人沒走。我父親帶著我就沒有出,呆在劉炳昆家。紅軍一來,抓錯人了。”原來紅軍知劉炳昆是土豪,一進村就直奔其家,以為房內(nèi)的劉義祥之父是主人,就把他抓了起來。后經(jīng)解釋和向村人求證方才釋放。“紅軍很好,那時我六七歲,很害怕。一個紅軍領(lǐng)導(dǎo)摸著我的腦殼,叫我不要怕。后來還給了我一個蠻大的煨紅薯吃。我父親給紅軍挑水,煮飯。”紅軍打的第二戶土豪是劉玉林,也就是“紅軍屋”的主人。“紅軍屋”建于1933年,紅軍來時剛建成,看起來青磚黑瓦很漂亮,實際上“青磚”是假的,是粉刷后刻成的,建筑材料都是泥磚。劉玉林家境一般,此房完全是其竹管寺的摯友周舉租在財力、人力、物力上支持方建成的。據(jù)說紅軍殺了劉玉林家的三頭豬,準備殺他家的牛時,住在隔壁、病在床上的鄰居劉某說:“那牛不要殺呀,那是我的牛。”紅軍信了他的話,放了那頭牛。紅軍住在劉景福村的三四天,除了打了這兩家的“土豪”外,對其他百姓秋毫無犯。“我父親當(dāng)時聽說紅軍殺了豬,很著急,怕自家的豬不保了,夜晚回家看,那豬在打呼嚕。”劉長太老人說。 一個半人參軍。當(dāng)詢及村里有無參加紅軍的情況時,劉長太老人說:“有。有一個半人參軍。”原來紅軍進村后,除了打土豪,還進行了廣泛宣傳,叫村里的人把躲出去的都叫回來,外面冷。于是村民絕大部分陸續(xù)回了家。紅軍對村民很好,買什么東西都給錢,還給小孩飯和肉吃,動員村民參加紅軍。于是有兩個人參了軍:一個是劉義保,當(dāng)時24、5歲,長得帥氣。其母被南嶺山土匪擄去,其妹(只有幾歲)被土匪擄走后溺死在溝里。為了報仇,他參了軍。但從此再也沒了音信。一個是劉明德,其父劉勇保,有武力。土匪襲擊劉景福村時,其父背鳥炮御匪,被匪擒入南嶺山,五樹分尸(與五馬分尸同,就是把五棵樹的樹尖彎下來,將捆人四肢及頭的繩索捆在樹尖上,同時放松彎樹,人裂成五塊)。土匪之所以對他采取這種慘絕人寰的酷刑,是因為前一年南嶺山一土匪在竹管寺集市豬仔行被政府捕殺。土匪們認定是劉勇保告發(fā)的,所以對他恨之入骨。劉明德也是為報父仇而參加紅軍。但他隨軍走到寧遠下灌時,紅軍首長問他家庭情況,他說“無哥無弟無姐妹,只有老母”,于是紅軍首長動員他還是回家奉養(yǎng)老母,他也就回來了。因此參加紅軍的他只能算半個。解放后,劉明德是土改根子。 稻草救紅軍。紅軍過境時,連日寒雨,病號不少。其中一個紅軍指戰(zhàn)員寒癥尤甚,已奄奄一息。同志們都以為無救了。這時,劉景福村的寡婦李秋蓮(其夫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去未回)說:“可以試著用桿草(稻草)薰烤,或許能救活。”并說以前在娘家時,看到過用這辦法救活了人。紅軍首長含淚答應(yīng)。于是讓傷病員躺在板凳上,四周及下面燃稻草薰烤。果然靈驗,不久,傷員病愈。為感謝救命之恩,受傷紅軍送了一包禮物給李大娘,是幾根黃色的細條。大娘不識,以為用處不大,就把這些東西送給了她走村串戶賣針頭線腦的小販姐姐。據(jù)說其姐后來驟然富了起來。另有一個紅軍戰(zhàn)士,因病不能隨部隊開拔,村人劉天才收留并為之尋草藥醫(yī)治,后來因風(fēng)聲緊,國民黨地方政府大肆搜捕落伍紅軍,就把紅軍傷員送走了,還送了衣服和盤纏。 紅色文物。紅軍在劉景福村留下的文物不多,劉源杰處有紅軍留贈的一擔(dān)籮筐,劉成杰處有一個從外面撿到的五星手雷,這些都已上交給縣文物所。劉仁早處有一只紅軍用過的銅飯鍋,現(xiàn)已無著,恐是爛后作廢品賣了。紅軍用過的桌椅似乎還有一些。 (作者:黃禮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