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革命烈士紀念館
革命烈士紀念館在烈士紀念廣場烈士紀念碑右側,占地面積約300多平米,大廳內展示著左權等二十幾位著名英烈的簡介、英雄事跡及他們的遺物。烈士紀念館分為兩個篇章:醴陵革命斗爭史話和醴陵革命英雄人物簡介。第一篇章烽火歲月:分為北伐戰爭、農運風云、和平解放三部分。北伐戰爭是1924年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此次大會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隨后,他創辦了黃埔軍校,建立了國民革命軍,統一和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所有這些都為北伐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26年2月,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明確提出了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政治主張。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出兵湖南。7月1日,廣東國民政府發出《北伐宣言》。7月9日,國民革命軍從廣東正式出兵北伐。7月中旬,葉挺獨立團進擊醴陵縣泗汾取得大捷,首先進占醴陵城。北伐戰爭第一戰役在醴陵泗汾橋正式打響。萍瀏醴起義:1906年12月4日,同盟會策動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會黨和礦工進行武裝起義,起義軍推會黨首領龔春臺為都督,按同盟會綱領發布檄文,強調除反清外,“必建立共和民國,與四萬萬同胞享受平等之利益,獲自由之幸福。”此舉震驚長江中小游,當時清政府因為懼怕,派清軍數萬前往鎮壓,起義軍終因分散作戰、互不統一、被各個擊破了,同盟會成員劉道一、肅克昌犧牲,被害群眾達1萬人。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組織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震驚中外,成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預演,推動了全國革命高潮的迅速到來。醴陵農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先農壇曾是醴陵農民協會所在地。1927年1月,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時來到醴陵,在先農壇的正殿樓臺上召開了農運調查會,并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中記載了醴陵農民運動的一些典型事例。1927年9月11日,為了配合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醴陵縣委組織部署了四鄉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捕殺土豪劣紳,攻打清鄉隊和地方反動武裝,9月12日攻占醴陵縣城,成立了醴陵縣最早的革命政權-----中國革命委員會醴陵分會。9月14日,國民黨湖南軍閥調集重兵向醴陵反撲,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工農革命軍撤出縣城,各路暴動隊伍回鄉繼續斗爭。醴陵秋收起義,為后來開展更大規模的年關暴動創造了條件。湖南和平解放1949年8月4日下午,程潛、陳明仁聯合發表了37名將領聯名的起義通電:率領全湘軍民,取得和平之基礎,正式脫離廣州政府。8月5日,社會各界人士通電擁護起義,參加人民解放事業。8月5日晚10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沙小吳門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長沙和平解放,歷史終于翻開了新的一頁。毛澤東、朱德獲悉長沙和平起義勝利消息之后,立即致電程潛、陳明仁和全體起義將士表示祝賀。長沙和平起義的勝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此次起義中的程潛、陳明仁、李明灝、于志紅等都是醴陵籍人士。湖南和平解放,醴陵人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二篇章:醴陵革命英雄人物簡介,重點介紹的革命烈士:左權、蔡申熙、朱克靖、寧太一、陳覺和趙云霄,還介紹了孫小山、李隆光、張挹蘭、何淑娟、周不論、黃品銘、李家珍、孫少樸、劉紹基、潘疆爪、劉昌炎、陳恭、陳正明、程高利、王利茶等等。最后是醴陵烈士名錄,上面英名在錄的有2248人。烈士的感人事跡將激勵千千萬萬醴陵人繼承先烈遺志,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奮勇爭先[4] 。 |
我來說兩句
已有0評論 點擊全部查看